歡迎收看自然小喇叭欄目的第24期,在過去的半個月里,我們搜羅了以下值得關(guān)注的自然新聞:
1)最后一頭袋狼的殘骸,終于找到了
2)為了不讓海牛挨餓,人們投喂生菜
3)遇到捕食者,雄黃蜂狂甩生殖器
4)新型無人機,拯救無辜蝙蝠
5)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蛇的陰蒂
6)經(jīng)過9000多年,有些黑熊不黑了
袋狼的殘骸
地球上最后一頭袋狼的遺骸終于被找到了,但不是之前一直認為的本杰明。
一對雄性和雌性袋狼 |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袋狼(Thylacinus cynocephalus)是一種神奇的動物,既有狼的體型,又有虎的條紋,但它們既不是狼也不是虎,而是袋鼬目的動物,身上長著育兒袋。它們曾是塔斯馬尼亞島上的頂級捕食者,卻在被人類大肆捕殺后走向了滅絕。最后的袋狼死在了當?shù)氐膭游飯@里,遺體卻神秘失蹤了。
之前人們一直以為,地球上的最后一頭袋狼是一頭名為本杰明的雄性,死于1936年。但最近人們才發(fā)現(xiàn),當時死去的其實是一頭雌性袋狼,而本杰明死于1933年,是世界上倒數(shù)第二頭袋狼。
去年,澳大利亞國家電影和聲音檔案館(NFSA)為本杰明的視頻進行了色彩修復(fù),這也是現(xiàn)存最長的袋狼視頻。這段視頻拍攝于1933年,現(xiàn)在人們才知道,在這之后不久本杰明就去世了|NFSA
這一發(fā)現(xiàn),源于塔斯馬尼亞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他們最近在儲藏室中發(fā)現(xiàn)了最后一頭袋狼的皮和骨頭。大家這才意識到,袋狼標本的失蹤其實是一場烏龍——最后的袋狼死去以后,尸體就被送往了博物館;但后來人們一直誤以為本杰明才是最后一頭袋狼,但本杰明的照片與標本身上的條紋卻對不上,因此以為最后一頭袋狼的標本已經(jīng)失蹤。
最后的這頭雌性袋狼,在世時沒有留下任何照片。她的尸體已經(jīng)被剝皮,骨骼也被分成了好幾部分。人們并不知道她死去時究竟是幾歲,但她的牙齒磨損得很嚴重,離世時年事已高。
最后一頭袋狼的頭骨 | Tasmanian Museum & Art Gallery
運生菜喂海牛
為了避免海牛被餓死,人們決定給它們投喂生菜。
生活在佛羅里達印第安河中的海牛,平常以水草為食;但水草因為污染而大量死亡,它們只能常常忍饑挨餓。到了冬天,饑寒交迫的海牛們只好來到發(fā)電廠附近,在發(fā)電廠排放的熱水中取暖,可食物仍然是個問題。
海牛 | NOAA
去年冬天,佛羅里達的魚類和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給海牛投喂了超過9萬公斤的生菜。但仍然有大批海牛沒活過冬天,去年12月,僅佛羅里達的一個縣就有多達22頭海牛死亡。
今年,政府擔心海牛的災(zāi)難再次發(fā)生,早早做好準備,提升物流和財政的管理,并在這個月發(fā)起了加強版的海牛緊急投喂行動。一卡車又一卡車的生菜正在運往印第安河沿岸,今年海牛將會吃到比去年更多的菜。
海牛 | Sam Howzit / Wikimedia Commons
除了緊急投喂行動,管理局也制定了其他應(yīng)對措施,包括檢查和處理尸體、營救受災(zāi)動物,一些私人水族館和動物園將負責照顧一些過于虛弱的海牛。
好消息是,截止今年12月初,還沒有發(fā)現(xiàn)海牛死亡。希望在人們的努力下,它們可以啃著生菜平安地度過這個冬天。
雄黃蜂狂甩生殖器
黃蜂只有雌性帶有能夠注射毒液的螫針,那沒有毒刺的雄性遇到危險該怎么辦呢?最近,科學家找到了答案——它們會狂甩生殖器!
事情源于一位倒霉又幸運的研究生,她當時正在處理一只她認為毫無攻擊力的雄性黃蜂(準確來說是胡蜂科蜾蠃亞科的Anterhynchium gibbifrons),卻忽然感到手指一陣刺痛??墒牵坌渣S蜂并沒有毒刺,它們的生殖器兩側(cè)雖有細長的、可伸縮的刺,但那是交配時用來固定雌性的。難道雄性黃蜂會把生殖刺當作武器?
被生殖刺刺到的樹蛙趕緊把黃蜂吐了出來 | Shinji Sugiura
于是,她和教授設(shè)計了一項實驗:他們在雄性黃蜂的籠子里放進了樹蛙,并架好了相機準備圍觀樹蛙被蜇。果然,當黃蜂被樹蛙吞噬時,它們會用生殖器狂甩樹蛙的舌頭,力圖刺傷樹蛙。這個策略十分有效,35.3%的黃蜂最后都能從樹蛙的嘴里逃生;但如果雄性黃蜂被切除了生殖器,它們統(tǒng)統(tǒng)會被樹蛙吞下。
樹蛙:退!退!退!| Shinji Sugiura
不過,雄性黃蜂的生殖刺始終比不上雌性的毒刺。樹蛙在嘗試吃掉黃蜂時,有87.5%的幾率會把雌性吐出來;而且它們還會挑挑揀揀,專挑弱的下手,因此雄性黃蜂被樹蛙捕食的概率是雌性的兩倍。
無人機拯救蝙蝠
每年都有數(shù)百萬的動物,特別是蝙蝠,死在風力發(fā)動機的葉片之下。
最近,科學家發(fā)明了一種新技術(shù),可以拯救無辜的蝙蝠。他們把設(shè)備安裝在無人機上,設(shè)備可以同時傳輸超聲波和光,給蝙蝠傳達專為它們設(shè)計的聽覺和視覺組合信號,讓它們遠離危險地帶。無人機是持續(xù)運動的,這可以讓信號保持波動;如果信號固定不變,就像田里的稻草人,動物會逐漸習慣,最終直接忽略它。
無人機長這樣 | Yuval Werber et al., 2022
這項新技術(shù)的效果十分顯著:無人機的下方400米內(nèi),蝙蝠的活動減少了40%左右。在這之前,減少蝙蝠傷亡的辦法非常簡單直接——在蝙蝠特別活躍的時段,把風力發(fā)動機關(guān)掉。但是,這難以避免地降低了風力發(fā)電的效率。有了這種新技術(shù),蝙蝠安全了,風力發(fā)電也能安全又高效。
蛇的陰蒂
早在1800年代,人們就知道雄性蛇的性器官是分叉的半陰莖,而且不同物種的半陰莖各不相同,有的像兩根牙簽,有的又大又精致。但對雌性蛇的性器官,人們的了解還非常不足。
西部菱背響尾蛇的半陰莖 | Tess Thornton / Wikimedia Commons
直到最近,科學家們解剖了來自9個不同物種的10條蛇,才發(fā)現(xiàn)雌性蛇的性器官也是分叉的半陰蒂,呈三角形結(jié)構(gòu),被尾巴下面的皮膚蓋住,而且有勃起組織和神經(jīng)束。他們又觀察了不同半陰蒂的大小和形狀,發(fā)現(xiàn)它們和半陰莖一樣形態(tài)多變。
蛇的半陰蒂 | Megan J. Folwell et al., 2022
科學家推測,因為蛇的觸覺非常發(fā)達,在交配過程中,如果它們的半陰蒂受到刺激,交配可能變得更頻繁,時間也更長,從而提高繁殖成功率;刺激陰蒂也有可能增加潤滑,避免雌性被雄性帶刺的半陰莖傷到。
和雄性生殖器相比,雌性生殖器在科研中一直被忽視,可以參考的研究非常少,限制了我們對脊椎動物有性生殖的理解。半陰蒂的發(fā)現(xiàn)只是研究的開始,接下來,科學家將會進一步研究半陰蒂的神經(jīng)結(jié)構(gòu)和它們在交配中的作用。
交配的蛇 | 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
黑熊不黑
美洲黑熊(Ursus americanus)雖然名為黑熊,毛發(fā)卻不一定是黑色的。在16個亞種中,有4個亞種都是肉桂棕色,跟棕熊反而有些相似。最近發(fā)表在《當代生物學》的一項研究,揭示了這種顏色的奧秘。
肉桂色毛發(fā)的美洲黑熊亞種(U. americanus cinnamomum)|Appalachian Encounters / Wikimedia Commons
研究者分析了美國和加拿大各地的151頭美洲黑熊,棕色毛發(fā)的黑熊大多生活在西部,而且它們的毛發(fā)顏色與一個基因突變有關(guān)。這個突變位于TYRP1(tyrosinase-related protein 1,酪氨酸酶相關(guān)蛋白1)的基因上,這個蛋白質(zhì)與色素表達有關(guān),突變可能影響了TYRP1蛋白與鋅輔助因子的結(jié)合,改變了蛋白定位的能力,最終導(dǎo)致色素合成的減少。
這個基因突變出現(xiàn)于9360年前,是一個還很年輕的突變,尚未傳遍北美,只集中于西南地區(qū)。研究者猜測,肉桂色毛發(fā)的形狀能被保存下來,應(yīng)該具有某種適應(yīng)性優(yōu)勢,例如有利于黑熊調(diào)節(jié)體溫或是與棕熊競爭,但目前的實驗數(shù)據(jù)都無法支撐這兩種假說。無論如何,在這9000多年里,它們已經(jīng)變成了棕色的黑熊。
黑色的美洲黑熊|HBarrison / flickr
參考文獻
[1] https://www.livescience.com/extinct-tasmanian-tiger-thylacine-australia-museum
[2] https://phys.org/news/2022-12-lettuce-florida-week-manatee-starvation.html
[3]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2.11.030
[4] https://doi.org/10.1002/rse2.316
[5]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pb.2022.1702
[6]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2.11.042
作者:貓吞、麥麥
編輯:麥麥
本文來自物種日歷,歡迎轉(zhuǎn)發(fā)
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