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加油!小答人”青少年科學素質線上專項競答圓滿收官!

北京科技報
愛科學 懂科技 有未來,北京科技報出品
收藏

11月19日下午,“加油!小答人”活動邀請專家為延慶區(qū)的20名學生代表做了關于防災減災的應急科普講座。

撰文/記者 李晶

11月19日下午,由北京科學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主辦,北京科技報丨北科傳媒執(zhí)行的“加油!小答人”青少年科學素質專項競答活動的收官一期在線上舉行?;顒友堉袊破兆骷覅f(xié)會理事、應急安全與減災科普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秘書長張英博士為延慶區(qū)的20名學生代表做了關于防災減災的應急科普講座,并在講座后進行了互動競答。

“生命只有一次,沒有人愿意面臨災害。”張英表示,災害意識與防災素養(yǎng)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文明進步程度的一種標識。我們可以通過閱讀繪本、聆聽講座、參與場館體驗學習防災減災的科學知識,提升防災技能,端正防災的態(tài)度。

在講座中,張英通過播放視頻,讓同學們直觀的看到了地震、滑坡、洪水、海嘯的災害情況,并主要講解了以地震為主的多種災害發(fā)生的原因及應急避險的方法。

他介紹說,地震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平均一天就有1~2次的地震?!拔覀儾⒉徊煊X是因為有些震級小,有些不在人們生活的地方發(fā)生。所以地震就像是風云變幻一樣,大家不要過于害怕”。

他還介紹了震后日本民眾有序應對的啟示,說明對于防災減災素養(yǎng)的提高是可以救命的。

在談到印尼海嘯時,他講述了勇救100多人的小女孩蒂莉的故事。她看到遠處海水開始出現(xiàn)泡沫,水流速度在加快,就聯(lián)想到了老師講到的海嘯的知識,于是大聲告知身邊人,幫助很多人逃離了海灘,挽救了生命。

除了自然災害的安全問題,張英也講到了踩踏等事故中的安全問題,提出了“伏地掩護手抓牢”等災害逃生的具體辦法,并讓同學們在家中進行了演練。他還講述了為什么地震很難預測,并現(xiàn)場戳穿了許多關于地震的謠言。

“唐山地震發(fā)生在什么時間?震級有多大?天然地震有哪幾種不同的類型?全國防災減災日具體是哪一天?……”講座后的競答環(huán)節(jié)中,20名學生分為4組進行了線上的互動競答。

通過緊張的輪答,各組最終的積分落定。參與本次競答活動的所有同學都收獲了張英博士創(chuàng)作的科普繪本、北京科學中心門票和科學故事會刊物等豐富的科普大禮包。

2022年“加油!小答人”專家進校園青少年科學素質競答活動科普活動共開展了5期,本次活動為今年的收官活動。今年,“加油!小答人”青少年科學素質競答在全年分時段開展了線上、線下活動,陸續(xù)走進了北京市各區(qū),通過參觀、講解、實踐、競答PK等多種形式向青少年傳遞科學家精神,在青少年群體中普及科學知識、培養(yǎng)科學興趣,激發(fā)青少年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凹佑?!小答人”精彩不斷,與你相約明年再相見!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

評論
科普637a3961
庶吉士級
不錯
2022-11-23
科普中國俄體鎮(zhèn)023
太師級
2022-11-22
飛馬騰空
大學士級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