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挖陷阱搞偷襲而且光吃不拉,螞蟻:你爸媽知道你這么壞嗎?

中國科普博覽
原創(chuàng)
中國科協(xié)、中科院攜手“互聯(lián)網(wǎng)+科普”平臺,深耕科普內(nèi)容創(chuàng)作
收藏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EVEE

監(jiān)制:中國科普博覽

也許你經(jīng)常在路邊沙地看到這種小坑——它們形狀如漏斗,就算是靈活的螞蟻不慎掉入也再難爬出,這些小坑里隱藏著什么秘密?看似平平無奇的小沙坑,為何成為了螞蟻的地獄?

沙地里的漏斗狀小坑,神秘的螞蟻地獄

(圖片來源:phoenixpestcontroltn.com)

相信不少朋友已經(jīng)猜到了問題的答案。沒錯,沙丘里那些小坑的底部藏著一種神奇的昆蟲,它們叫做蟻獅(antlion),是蟻蛉的幼蟲。蟻獅擅長在沙地里挖掘陷阱,主要以螞蟻為食,捕獵時的穩(wěn)準(zhǔn)狠堪比獅子,故而得名蟻獅。

只進(jìn)食不排泄的神奇獵手

談到蟻獅,可能有不少人覺得陌生,但提起它們的別名,比如沙猴、沙牛、地牯牛,就會勾起許多人兒時的回憶。小時候在農(nóng)村里,玩具不多,小孩們就到處捉蟲玩,什么知了、天牛、金龜子,都伴隨著孩子們美好的童年記憶。

除了上面這些蟲子,蟻獅也是孩子們的心頭好,只要找到沙地里的“小漏斗”,找來一根細(xì)草,在漏斗里來回攪動幾下,蟻獅就會將小草鉗住,這時候只要輕輕一提,它們就會露出自己的“廬山真面目”。

長滿毛毛的蟻獅

(圖片來源:rhinorest.com)

蟻獅約有黃豆般大小,渾身是毛,挺著個大大的肚子,有一對看起來很兇惡的鐮刀狀大腭。說實話,蟻獅的樣子真的不算好看,但是相比起幼蟲時期的蟻獅,它們的成蟲蟻蛉就優(yōu)雅許多,修長的身體上長著兩對透明的膜質(zhì)長翅,不熟悉的人可能會把它們當(dāng)做豆娘或者蜻蜓的親戚吧。

蟻蛉

(圖片來源:mdc.mo.gov)

幼蟲和成蟲在形態(tài)上存在巨大差異的情況在昆蟲中十分常見,這種發(fā)育形式叫做變態(tài)發(fā)育。蟻蛉屬于變態(tài)發(fā)育中的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一生經(jīng)過4個階段:卵、幼蟲、蛹,以及成蟲。

蟻蛉在自然界中完成一個世代至少需要1年的時間,一般是夏季卵孵化為幼蟲,守著自己的陷阱捕獵,積累營養(yǎng),等到來年夏天再羽化為成蟲。不過,有些物種則需要積累更久的時間,可能兩年到三年才可以才能完成一個世代。

蟻獅的生活史周期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大家可能想不到,在這一年到三年的幼蟲期內(nèi),蟻蛉的幼蟲,也就是蟻獅,是只進(jìn)食不排泄的。因為蟻獅沒有肛門,食物殘渣都積累在腸道的末端,在羽化成為成蟲時才以胎糞的形式排出體外。

這么長的時間不進(jìn)行排泄,誰估計也受不了,為了讓自己好受一些,蟻獅也有自己獨特的減少食物殘渣的方法,那就是只吸取獵物的汁液,而不啃食獵物的尸體。具體而言,蟻獅捕獵時會將顎管刺入獵物體內(nèi),并注入消化酶,將其消化為可口的汁液,再進(jìn)行吸食。

不僅如此,蟻獅“守井待食”的捕食方式也讓它少有“暴飲暴食”的可能。經(jīng)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吃的不算多,那積累的廢物自然也就少了。而且,蟻獅也演化出了很強的耐餓能力,實驗結(jié)果證明蟻獅竟然可以忍受100天不進(jìn)食,真是讓人吃驚。

不過,比起蟻獅只進(jìn)食不排泄的特性,大家更好奇的可能是蟻獅是如何挖掘陷阱用于捕獵的?

沙丘里的螞蟻地獄

蟻獅在出生后就會在沙地里挖出一個漏斗狀的陷阱,自己則躲在陷阱的底部,靜靜地等待著獵物掉進(jìn)陷阱中,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用大顎拋出沙子,將小蟲子擊落到陷阱底部,完成一次捕獵。

藏在陷阱底部的蟻獅

(圖片來源:rhinorest.com)

說了這么多,咱們還是先一起來觀賞一段蟻獅捕獵螞蟻的視頻,看看螞蟻是怎么樣淪陷于蟻獅的陷阱,并最終被蟻獅的大顎鉗住的吧。

螞蟻落入蟻獅的陷阱

(視頻來源:參考文獻(xiàn))

視頻中,一只螞蟻不小心落入了一個漏斗狀的小沙坑中,此時的它并沒意識到接下來要發(fā)生的事,還想著爬出沙坑。突然,沙坑底部拋出了一團(tuán)沙子,螞蟻被擊落到了沙坑底部,它努力地想從沙坑中脫身,但隱約中有一張大嘴一口咬住了螞蟻…

大家是否會好奇,平日里在各種復(fù)雜地形都如履平地的螞蟻,為什么在這個漏斗狀的陷阱里就腳下打滑,止不住地往陷阱底部跌落呢?

答案其實就藏在蟻獅的“拋沙”技能里??茖W(xué)家們發(fā)現(xiàn),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蟻獅已經(jīng)演化出一種復(fù)雜的陷阱挖掘策略。根據(jù)相關(guān)研究,蟻獅在建造陷阱時,會通過拋沙將沙子按照粒徑大小進(jìn)行分類,這種主動的分類行為讓蟻獅陷阱的斜坡表面布滿較細(xì)的沙粒,細(xì)沙流動性相對更強一些,會讓陷阱的斜坡變得不穩(wěn)定,從而使得獵物“一失足成千古恨”。

蟻獅陷阱中大顆粒(紅色)和小顆粒(藍(lán)色)的分布情況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xiàn))

這種不穩(wěn)定的結(jié)構(gòu)在增加捕獵成功率的同時,也容易因為獵物的掙扎而變形,所以蟻獅還會通過拋沙行為來對陷阱進(jìn)行定期維護(hù)。一方面可以阻止陷阱斜坡的角度變得緩和,獵物容易逃脫,另一方面還可以防止自己被斜坡上滑落的沙子掩埋。

不得不說,蟻獅還真是個精通物理的“力學(xué)大師”,但是螞蟻在面對蟻獅時,也并不是全無還手之力。

靠下顎彈跳逃出生天的螞蟻

雖然蟻獅的陷阱捕獵成功率十分地高,但也不是無往不利,當(dāng)一種叫做陷阱顎蟻的螞蟻不小心誤入陷阱時,它們的一項技能可以讓自己逃離“獅口”的概率大大提升。

是的,陷阱顎蟻依靠的是它們巨大的下顎。

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里,人們都對陷阱顎蟻那神奇的下顎充滿了好奇,它們的下顎可以極快地閉合,速度甚至可以達(dá)到60米每秒。和蟻獅挖掘的陷阱不同,陷阱顎蟻的巨大下顎就是它們天生就有的陷阱,當(dāng)它們的下顎張開時,就像一個老鼠夾子一樣,獵物只要從嘴邊經(jīng)過,陷阱顎蟻就會猛地閉合下顎,將獵物咬住。

陷阱顎蟻張開大顎等待獵物上門

(圖片來源:tapatalk.com)

當(dāng)身份從捕獵者轉(zhuǎn)換為獵物時,陷阱顎蟻的大顎又可以起到幫助逃生的作用,通過彈跳的方式,讓自己從龍?zhí)痘⒀ㄖ幸卉S而出。

2015年,一項發(fā)表在期刊《公共科學(xué)圖書館》上的論文就研究了陷阱顎蟻通過下顎閉合進(jìn)行跳躍逃生的成功率。科學(xué)家們用膠水把螞蟻的嘴給糊上了,然后再讓它們?nèi)ハ仾{的陷阱中探險,并與沒有被糊上嘴的陷阱顎蟻進(jìn)行比較,以此來了解下顎彈跳的作用。

陷阱顎蟻被糊上的嘴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xiàn))

實驗結(jié)果表明,陷阱顎蟻通過閉合下顎進(jìn)行跳躍確實可以幫助其彈射出沙坑,擺脫蟻獅的糾纏,但這種情況并不總是發(fā)生,在15%的實驗中,螞蟻通過下顎進(jìn)行跳躍來逃生。因為不是所有時候,下顎閉合都會成功地讓螞蟻跳躍起來,成功的概率不到30%。

比如下面這個視頻中,螞蟻雖然最終通過下顎閉合跳出了陷阱,但是在那次成功的跳躍之前,也存在那么一兩次失手,要么沒跳起來,要么跳得不夠高。

螞蟻通過下顎閉合跳出了蟻獅的陷阱

(視頻來源:參考文獻(xiàn))

不得不說,靠嘴逃生,也是個技術(shù)活。值得一提的是,在下顎被膠水粘住的情況下,螞蟻的逃生概率幾乎下降了一半,看來這嘴大還是有嘴大的好啊。

事實上,螞蟻和蟻獅的斗爭中,獲勝的并不都是蟻獅,在極少數(shù)情況下, 蟻獅也會被螞蟻咬死, 或顎管被螞蟻咬斷。畢竟,事關(guān)生存的斗爭,往往沒有絕對的贏家。

參考文獻(xiàn):

Franks, N. R., Worley, A., Falkenberg, M., Sendova-Franks, A. B., & Christensen, K. (2019). Digging the optimum pit: antlions, spirals and spontaneous stratif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286(1899), 20190365.

Büsse, S., Büscher, T. H., Heepe, L., Gorb, S. N., & Stutz, H. H. (2021). Sand-throwing behaviour in pit-building antlion larvae: insights from finite-element modelling.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 18(182), 20210539.

Larabee, F. J., & Suarez, A. V. (2015). Mandible-powered escape jumps in trap-jaw ants increase survival rates during predator-prey encounters. PLoS One, 10(5), e0124871.

內(nèi)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

評論
演繹無限精彩
大學(xué)士級
蟻獅真是個精通物理的“力學(xué)大師”,當(dāng)螞蟻掉進(jìn)蟻獅穴時,就注定它的命運。但在螞蟻和蟻獅的斗爭中,往往沒有絕對的贏家。
2022-11-08
傳承解惑
大學(xué)士級
在下顎被膠水粘住的情況下,螞蟻的逃生概率幾乎下降了一半,看來這嘴大還是有嘴大的好處。
2022-11-08
科普科普知識的搖籃!
大學(xué)士級
沙丘里的螞蟻地獄,蟻獅在出生后就會在沙地里挖出一個漏斗狀的陷阱,自己則躲在陷阱的底部,靜靜地等待著獵物掉進(jìn)陷阱中,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用大顎拋出沙子,將小蟲子擊落到陷阱底部,完成一次捕獵,以達(dá)到生存的目的。
202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