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信息查尋是指當用戶意識到自己的信息需要時,我們就說用戶具有了一定的信息需求。用戶為滿足其信息需求,必然會在某種信息動機的支配下采取相應的行動。用戶首先要采取的行動就是信息查詢,即用戶查找、采集、尋求所需信息的活動。用戶的信息查尋行為既取決于個人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以及用戶的個性心理特征,也要受用戶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特別是信息環(huán)境的制約。一般而言,用戶總是屬于某一社會組織的成員,因此其信息查尋行為必然要受到有關社會團體和所在社會信息環(huán)境的影響。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用戶的信息查尋行為也表現(xiàn)出不同的形式。
信息查尋是一種信息行為。信息行為就是人們滿足其信息需要的活動。從信息需要的形成到信息需要的滿足,就是一個完整的信息行為過程。正因為有信息需要的存在,人們才在信息動機的支配下表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信息行為。
由需要而引起的行為可分為目標行動和目標導向行動兩種。目標導向行動是尋求行為目標、確定行動方向的過程,目標行動則是從事目標本身的過程。
信息查尋的基本規(guī)律用戶的信息查尋路線表現(xiàn)為以下集合規(guī)律:
(1)可近性是用戶利用信息源(渠道)總程度的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山员砻髁擞脩魧π畔⒃矗ㄇ溃┑目山咏潭?,包括物理的、智力的和心理的可近性。按照艾倫的信息查尋行為模型,用戶對信息源(渠道)的選擇幾乎是唯一地建立在可近性的基礎之上的。最便于接近的信息源(渠道)在信息查尋行為中將首先被選用,而對信息源(渠道)的質(zhì)量和可靠性的考慮則處次要地位,雖然它們對于用戶是否愿意接受該信息源(渠道)所提供的信息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
(2)用戶的信息查尋行為遵循穆爾斯定律。穆爾斯在1960年1,一個信息檢索系統(tǒng),如果使用戶在獲取信息時比不獲取信息時更費心更麻煩,這個系統(tǒng)將不會得到利用。這表明信息系統(tǒng)的易用性因素對用戶的信息查尋行為有很大的影響。易用性是可近性指標的延伸結(jié)果,是由信息系統(tǒng)本身是否方便存取所決定的。易用性和可近性對于人們的信息查尋行為具有普遍的意義??山耘c易用性相輔相成,一起成為決定某一信息源、信息渠道、信息系統(tǒng)或信息服務能否得到利用的重要因素。
(3)受可近性和易用性的影響,信息查尋的一般過程是:人們總是首先從自己已有的資料中查找,然后轉(zhuǎn)向非式正式渠道,取得同行和同事們的幫助。只有在用這些方法還不能解決問題時,人們才會考慮到利用信息系統(tǒng)的信息服務。
(4)人們在查尋信息時傾向于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遵循習慣的方式,采集最容易獲得的信息。但任何人都是既通過非正確渠道,也通過正式渠道來查尋所需的信息的,只不過各類用戶、甚至個人的側(cè)重點不一樣罷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