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基軸制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基軸制配合

基本偏差為一定的軸的公差帶,與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帶形成的一種制度稱為基軸制配合。

間隙配合:a~h用于間隙配合,基本偏差的絕對值等于最小間隙。其中a,b,c用于大間隙和熱動配合,考慮發(fā)熱膨脹的影響采用與直徑成正比的公式計算。d,e,f主要用于旋轉(zhuǎn)運動,為了保證良好的液體摩擦,最小間隙應與直徑成平方根關系。g主要用于滑動和半液體摩擦,或用于定位配合。基本偏差cd,ef,fg的絕對值,分別按c與d,e與f,f與g的絕對值的幾何平均值確定,適用于尺寸較小的旋轉(zhuǎn)運動。

過渡配合:j~n主要用于過渡配合,由于所得間隙和過盈均不太大,可以保證孔、軸配合時,有較好的對中性。

過盈配合:p~zc按過盈配合來規(guī)定,從保證配合的主要特性——最小過盈來考慮,常按相配基準孔的標準公差(多數(shù)為H7)和所需的最小過盈來確定其基本偏差數(shù)值。

基軸制一般用于以下情況:

(1)當配合的公差等級要求不高時,可采用冷拉鋼材直接作軸。冷拉園型材的尺寸公差可達IT7~IT9,這對某軸類零件的軸頸精度,已能滿足性能要求,在這種條件下采用基軸制,可免去軸的加工,只需按照不同的配合性能要求加工孔,就能得到不同性質(zhì)的配合。

(2)一軸配多孔,且配合性質(zhì)要求不同。

(3)配合中,軸為標準件。采用標準件時,基準制不能隨便采用,要按規(guī)定選用。例如:滾動軸承為標準件,它的內(nèi)圈和軸頸配合是基孔制,而外圈與外殼空的配合應是基軸制。

基軸制的特點基軸制是基本偏差為一定的軸的公差帶,與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帶形成各種配合的一種制度?;S制配合的軸稱為基準軸,基準軸的上偏差為零。用代號h表示,它有雙重含義,即既是軸的基本偏差代號,又表示是基軸制的基準軸?;S制的特點是任何尺寸段和任何公差等級的基準軸的上偏差皆為零,由改變孔的基本偏差以獲得不同的配合。對于不加工外徑的軸零件,以及無階臺的軸零件等情況。采用基軸制配合是比較合理的2。

基準制選用原則選擇基準制時,應從結構、工藝、經(jīng)濟幾方面來綜合考慮,權衡利弊,主要是遵從以下幾項原則:

1、一般情況下,設計時優(yōu)先選用基孔制。加工孔要比加工軸困難,而且所用的刀,量具尺寸規(guī)格也多些。采用基孔制,可大大縮減定制刀,量具的規(guī)格和數(shù)量。

2、有些情況下采用基軸制配合:零件采用外徑不需加工的,具有一定精度等級的型材時,如直接用作軸;在同一基本尺寸的軸上裝配幾個具有不同性質(zhì)的零件時,應選用基軸制配合;與標準件相配合的孔或軸,應以標準件為基準來確定配合制。如滾動軸承的外圈與軸承座的配合即屬于基軸制配合;又如定位銷與孔的配合為基軸制的配合等。

3、非基準配合:在實際生產(chǎn)中的某些配合,如有充分的理由或特殊需要,允許采用非基準配合,即非基準孔和非基準軸的配合。

基軸制優(yōu)先、常用配合基本尺寸≤500mm,國家標準規(guī)定了一般、常用和優(yōu)先軸公差帶119種。其中圓圈內(nèi)的為優(yōu)先公差帶,方框內(nèi)的為常用公差帶,其他為一般用途的公差帶。

國家標準在孔、軸公差帶的基礎上,規(guī)定了基軸制常用配合47種,其中優(yōu)先配合13種。如下圖所示:

在右圖所示表中,當孔的標準公差小于IT8級或少數(shù)等于IT8級時,是與高一級的基準軸相配合,其余是孔與軸同級配合3。

在精度設計時,應該按照優(yōu)先、常用和一般用途公差帶的順序選用,組成所要求的配合。當一般公差帶不能滿足要求時,允許由標準公差和基本偏差組成所需的公差帶與配合。

基軸制優(yōu)先配合公差帶圖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