蝽象指的是屬昆蟲綱半翅目科(Pentatomidae ; stinkbug) 昆蟲的總稱。 此類昆蟲有臭腺孔,能分泌臭液,在空氣中揮發(fā)成臭氣,所以又有放屁蟲、臭板蟲、臭大姐等俗名。中國已知約 500 種。多數(shù)種類植食性。成蟲、若蟲將針狀口器插入嫩枝、幼莖、花果和葉片組織內(nèi),吸食汁液,造成植株生長緩滯,枝葉萎縮,甚至花果脫落;小部分種類是肉食性,以鱗翅目、鞘翅目的幼蟲和同翅目的成蟲與若蟲為獵捕對象。
簡介主要為害水稻;荔蝽、碩蝽、麻皮蝽、茶翅蝽,主要為害果樹;菜蝽、短角瓜蝽、細角瓜蝽,主要為害瓜、菜;另外,如蠋蝽、疣蝽、厲蝽等,則以獵捕其他軟體昆蟲為食。蝽象種類多,分布廣,食性雜。在麥田常見種類中,斑須蝽、稻綠蝽、紫翅果蝽、華麥蝽、橫紋菜蝽、廣二星蝽等都危害麥株地上部分,通常蟲口數(shù)量不多,危害不顯。另有根土蝽,是地下害蟲,危害較重1。
蝽象是半翅目科昆蟲的總稱。由于其體內(nèi)有臭腺孔,在遭到威脅時,它們會分泌出臭液,這在空氣中可以揮發(fā)為臭氣,因此民間俗稱其為放屁蟲或臭板蟲。媋象的口端長有針狀的口器,這是它們吸取植物莖、葉和果實汁液的器官。被藩象吸取了汁液的植株生長滯緩且花果脫落,因此其是一種害蟲。危害呆樹的蝽象種類有荔蝽、碩蟠、麻皮、茶翅等;危害水稻的種類有稻黑蝽、稻褐蝽、槄綠蝽等。除了植食性的種類以外,蝽象還有肉食性的種類,如蝽、疣、厲等,它們以軟體昆蟲為食2。
形態(tài)特征體扁,略呈六角狀橢圓形,長18~24mm,寬10~12mm。體紫黑而帶銅色光澤。頭小且狹尖,與胸部略呈三角形,黑色。背部具棕色或棕褐色膜質(zhì)半透明翅2對。觸角5節(jié),黑色,第一節(jié)較粗,圓筒狀,其余四節(jié)較細長而扁,第二節(jié)長于第三節(jié)。復(fù)眼突出,呈卵圓形。前胸背板與小盾片具不規(guī)則皺紋。前胸背板前狹而后闊。腹部有環(huán)節(jié)。腹背面為紅褐色。足3對,后足為長,跗節(jié)3節(jié)。后胸腹板近前緣區(qū)有臭孔2個,位于后足基前外側(cè),可由孔中放出臭氣。
幼蟲無翅,成蟲具翅能飛,均稍具有群集性。
分布分布于北京、河北、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貴州、甘肅、陜西等地。
多在瓜類植物上活動,食害瓜類植物。成蟲多在土塊、石隙間越冬。
危害特點以成蟲和若蟲刺吸嫩葉、嫩莖及穗部汁液。受害部位出現(xiàn)黃褐色斑點,嚴(yán)重時發(fā)黃皺縮1。
藥用價值化學(xué)成分全蟲含有脂肪、蛋白質(zhì)、甲殼質(zhì)等;脂肪中含有硬脂酸、油酸、棕櫚酸。脂肪酸一部分游離存在。其特殊臭味來源于醛或酮。
藥用部位以其干燥成蟲入藥。
藥性味咸,性溫。
功能主治治腸胃絞痛,炒后治化膿性扁桃體炎。
藥材鑒定藥材為干燥的成蟲體,呈六角狀橢圓形,扁平。表面棕黑色或紅棕色。足多脫落,質(zhì)脆,折斷后腹內(nèi)有淺棕色油質(zhì)樣內(nèi)含物。味微咸,有特異腥臭氣。以油性大,無蟲蛀,個體均勻,棕褐色者為佳。
采收儲藏多在冬、春季捕捉,放于罐中加酒悶死;或置沸水中燙死,取出曬干或烘干。
民俗傳統(tǒng)蝽象雖然很臭,但墨西哥人卻愛煞了蝽象,在墨西哥西南部世界著名的銀都——塔斯科附近的山中,甚至還有一座以放屁蟲Jumiles命名的神廟。在墨西哥被西班牙征服之前,那里是朝圣者舉行宗教活動的地方?,F(xiàn)如今,朝圣已經(jīng)變成一場嘉年華:每年亡靈節(jié)后的第一個星期一,當(dāng)?shù)厝藭奂缴駨R所在的森林,在樹葉下、石頭間搜尋放屁蟲,然后人們把放屁蟲碾碎,就著玉米卷或玉米餅生吃,或者把它們拌在調(diào)味醬里。
蝽象蛋白質(zhì)含量高,脂肪少,還富含碘、色氨酸、維生素B2和B3,不止墨西哥人愛吃,在老撾、越南和泰國等地,蝽象亦被視作無上美味。據(jù)說放屁蟲吃起來有肉桂的味道,還有點辣,不知道您敢不敢嘗一嘗。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趙磊 - 副教授 -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