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半焦是又名低溫焦?;液谏?,揮發(fā)物(約為 7%~12%)比焦炭(約為3%)的高,質地松脆多孔, 反應性能好,容易燃燒,無煙。煤低溫(500~600℃)干餾時的固體產物。用以制造發(fā)生爐煤氣和水煤氣,也可用作燃料2。
其灰分含量取決于原料煤質,揮發(fā)分含量約5%~20%(質量)。與焦炭相比,揮發(fā)分含量高,孔隙率大而機械強度低。與一氧化碳、蒸汽或氧具有較強的反應活性。是很好的高熱值無煙燃料,主要用作工業(yè)或民用燃料,也用于合成氣、電石生產等,少量用作銅礦或磷礦等冶煉時的還原劑,此外也用作煉焦配煤
通常, 半焦還是煤轉化為液體和氣體燃料過程中的副產品或中間產物, 因此把蘊藏豐富的高揮發(fā)分煤通過低溫干餾生產半焦和煤氣, 作為煤轉化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1。
性質半焦外觀呈黑色至暗灰色,無光澤,質軟、脆, 具有開放氣孔, 強度比高溫焦炭差, 視密度和真密度也比高溫焦炭低。
半焦揮發(fā)分含量因干餾終溫不同而異,一般為10~20%。半焦容易著火,且反應性高。半焦反應性一般用臨界空氣鼓風量法測定。測值愈小, 反應性愈大。半焦的臨界空氣鼓風量值平均為0.017L/min, 而高溫焦炭則可達0. 057L/min。
半焦揮發(fā)分高則反應性增大, 著火溫度降低。半焦有較大的比表面, 其吸附性能有的可接近活性炭或炭分子篩。半焦的性質取決于原料煤性質、干餾設備和干餾工藝, 主要是干餾溫度和時間。
生產工藝和設備半焦生產設備類型很多。干餾設備可分外熱式和內熱式兩大類。
外熱式干餾設備是將煤料裝在陶瓷或金屬窯內由外部加熱。因煤的導熱性差, 為改善傳熱, 還采用攪拌、回轉和多層加熱等方法, 機構比較復雜。內熱式干餾設備是用氣體熱載體或固體熱載體直接同煤接觸進行加熱的。煤料在移動床、流化床或載流床中被熱載體快速加熱并干餾成半焦。
具有代表性的半焦生產工藝有以下四種:
(1)魯奇-施皮爾工藝。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由德國開發(fā)。塊狀不粘結煤或型煤在立式內熱爐中由上而下被熱廢氣干餾成半焦,爐子底部半焦用冷煤氣干熄后排出。
(2)迪斯科工藝。1930年由美國提出。弱粘結煤在連續(xù)回轉窯中被加熱, 經(jīng)粘結、炭化后以塊狀半焦形式排出。
(3)COED工藝。1962年由美國開發(fā)。此法是粉煤在四個連續(xù)的流化床中被載熱氣體和循環(huán)的熱半焦粉逐段干餾成半焦。
(4)魯奇-魯爾工藝。1949年由聯(lián)邦德國研究成功。粉煤以循環(huán)熱半焦粉為熱載體,在干餾器中與循環(huán)熱焦粉混合后,快速干餾成半焦。
用途半焦的主要用途有:
(1)作民用或工業(yè)用燃料。半焦塊度適中,容易點燃,燃燒時無煙,歐洲廣泛作為民用燃料。粉狀和揮發(f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