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菌是細菌界,ε-變形菌綱,彎曲菌目,彎曲菌科的一種菌類。又稱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旋菌。 幽門螺旋菌簡稱HP(Helicobocton Pyloni),此種菌類是由瑞典學者首先從人胃粘膜1標本培養(yǎng)中發(fā)現(xiàn)的,也是近年來國內(nèi)研究的熱題。
簡介幽門螺旋菌是一種在胃黏膜2上發(fā)現(xiàn)的革蘭氏陰性螺旋桿菌,生長在微氧環(huán)境,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陽性,有光滑的細胞壁及1-5根鞭毛,后者套入鞘內(nèi)且末端呈球狀。
螺旋菌是一類革蘭氏陰性菌,呈螺旋狀,身體細而長,為5—50 ym,如圖9.12所示。它們極其活躍,呈螺旋狀移動。螺旋菌可分為好氧、絕對厭氧、厭氧三類。它們通常在廢水或廢水樣品處于有氧和無氧間的過渡狀態(tài)時繁殖。該種菌類具有高度多樣性。雖然有些螺旋體是致病的,如導致梅毒的病原體,但大多數(shù)都是自生生活于土壤中的。它們通過流人物和滲人物進入活性污泥工藝中3。
分類細胞呈彎曲狀的細菌。根據(jù)細胞彎曲的程度和硬度,又常將其分為3種類型。第1種為弧菌,細胞短,螺旋不滿一環(huán),呈弧狀,如霍亂菌;第2種為螺旋菌,細胞為2~6次彎曲、呈螺旋形,較堅韌,如小螺菌;第3種為螺旋體,細胞6次以上彎曲成螺旋形,細胞柔軟。也有人主張將以上3種類型各自分出為獨立的類型。此外,螺旋菌中有的種類具鞭毛,有的則不具鞭毛。
幽門螺旋菌屬于螺旋菌。
螺旋菌感染螺旋菌感染主要是指幽門螺桿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幽門螺桿菌為革蘭染色陰性,菌體呈弧形、S形或螺旋形,有鞭毛,運動活潑,無芽胞。該菌對外界環(huán)境的抵抗力不強,對干燥和熱均很敏感。各種常用的消毒劑很容易將之殺滅。幽門螺桿菌的致病性與它產(chǎn)生的毒素、有毒性作用的酶破壞胃黏膜和促使機體產(chǎn)生炎癥和免疫反應等因素有關。幽門螺桿菌感染可引發(fā)炎癥和免疫反應,在其感染的胃黏膜中可見細胞變性、壞死和炎細胞浸潤,血清中可檢測到特異性抗體。幽門螺桿菌與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胃黏膜相關性淋巴樣組織淋巴瘤(MALT淋巴瘤)、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相關性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食管反流病等多種疾病有關4。
產(chǎn)生幽門螺旋桿菌是感染得來的。遺傳有可能與易感性有關。幽門螺旋桿菌病病是后天傳染的,這一點已是各國學者的共識。其傳播方式還不十分明確,但最可能的途徑是口口、糞口傳播。
1999年俄莫斯科市《CMB3》獸醫(yī)中心學者薩多夫尼科娃等研究了犬胃內(nèi)存在螺桿菌2類細菌及其同胃炎發(fā)生的關系,按2016年南京1市犬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及其防治效果的研究,八成的狗有幽門螺桿菌,而且會傳染給人,而且這種幽門螺桿菌多數(shù)是高空泡毒素的,痤瘡、酒槽鼻也可能是狗舔臉過程傳染到皮膚的幽門螺桿菌誘發(fā)的,HP抗原及羊抗鼠抗體檢測,某些痤瘡人群和他們的皮膚生理鹽水采樣檢測和狗唾液和他們排泄物是陽性,幽門螺桿菌,是微需氧菌在半閉合生物環(huán)境可增殖。
危害幽門螺旋菌會降低胃內(nèi)的酸度,使原來不能在胃內(nèi)存活的細菌得以繁殖,破壞胃粘膜,使胃酸腐蝕正常組織,潰瘍經(jīng)久不愈,潰瘍長期存在容易穿孔,細胞異生,癌變。
幽門螺桿菌藥敏試驗可用于犬1類和主人使用的Hp2的體外藥物敏感試驗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瓊脂稀釋法;2、微量肉湯稀釋法;3、紙片擴散法(K-B法);4、E 試驗(E-Test);5、PCR法。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趙磊 - 副教授 -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