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鈍葉柃

科學(xué)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xué)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鈍葉柃,山茶科柃木屬植物,小灌木。高1~2m。小枝較粗糙單葉互生,革質(zhì);葉柄短;葉片披針形、長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5~5.5cm,兩面光滑無毛?;ㄐ?,單性,雌雄異株,腋生,通常成束生于短的花梗上;萼片5,近圓形,覆瓦狀排列;花瓣5,白色,基部稍連合;雄蕊10;子房上位,3室,花柱先端3淺裂。核果狀漿果,紫紅色,先端有1殘存的花柱。花期3~4月。1

來源為山茶科植物鈍葉柃的果實1

形態(tài)特征描述字段:灌木,高1~3m;幼枝圓柱形,被微柔毛,一年生枝變無毛;頂芽被微柔毛,常混生短柔毛。葉革質(zhì),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3~7cm,寬1~3cm,先端鈍急尖或鈍漸尖,基部楔形,邊緣上半部具鈍鋸齒,葉面深綠色,背面黃綠色,兩面無毛,側(cè)脈5~7對,兩面不顯;葉柄長1~1.5mm,被微柔毛?;?~4朵簇生葉腋,花梗長1~1.5mm,被微柔毛;雄花:小苞片近圓形,長約0.5mm,外面被微柔毛;萼片近圓形,長1~1.5mm,外面被微柔毛;花瓣長圓狀橢圓形,長約3mm;雄蕊約10枚,花藥不具分格;退化子房無毛;雌花小苞片和萼片與雄花同;花瓣卵形或橢圓形,長約2mm;子房圓球形,無毛,3室,花柱長約1mm,先端3淺裂。果圓球形,徑3~4mm,成熟后藍紫色。

生長環(huán)境多生于海拔400~1450m的山地疏林或密林中以及林緣路旁灌叢中。

分布范圍產(chǎn)于陜西南部(鎮(zhèn)巴)、湖北西部(利川、恩施、咸豐)、湖南西北部(永順)、四川、貴州(習(xí)水、赤水、遵義、桐梓、貴陽、松桃、黎平)及云南(蒙自、雙江)等地;

采集加工秋季收,曬干。1

區(qū)別本種和微毛柃極為近似,區(qū)別在于頂芽除被微毛外,尚有短柔毛疏生,萼片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頂端無微凹,外面常有短柔毛,邊緣無纖毛,雄蕊約10枚以及葉片較小等。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王建林 - 教授 - 蘭州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