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徑指苗木冠叢的最大幅度之間的平均直徑,又稱冠徑,常以“P”表示。蓬徑在園林中是表示樹冠大小和樹體發(fā)育狀況的一個指標,與生長條件有關。在某一特定物種,樹高與蓬徑具有某種統(tǒng)計相關關系,但因物種而異。
簡介蓬徑也稱“冠徑”,指苗木冠叢的最大幅度之間的平均直徑1。也就是通常來說的花木枝葉所圍成的圓的直徑,常以“P”表示。通常用樹冠垂直投影的東西和南北兩個直徑的平均值來表示。蓬徑在園林中是表示樹冠大小和樹體發(fā)育狀況的一個指標2。
樹高與蓬徑的關系對于某一特定的樹種而言,其樹高與蓬徑之間總是具有某種統(tǒng)計相關關系。通過回歸分析建立相關方程,就可以由已經(jīng)求得的樹高來求取蓬徑徑,進而通過蓬徑—冠高相關方程求取冠高,最后求得樹冠的體積(樹冠綠量)。
不同的樹種,其樹高與蓬徑的相關關系并不相同,就是同一樹種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其樹高與蓬徑的關系也不相同。因而無法用統(tǒng)一的曲線來描述不同樹種的樹高與蓬徑相關關系3。
蓬徑比值蓬徑比值,又叫管徑比值,亦稱樹冠系數(shù)。喬木樹冠直徑與樹干胸高直徑之比。可作為樹木利用空間優(yōu)劣程度的指標。同一樹種,以比值小的較為優(yōu)異。它與樹種、生長環(huán)境和遺傳變異有關。一般說,闊葉樹大于針葉樹,孤立木大于林木。冠徑比常作為用材樹種選擇優(yōu)樹的一個指標4。
冠幅、冠徑和叢徑的測量冠幅指樹冠的幅度,專用于喬木調查時樹木的測量。用皮尺通過樹干在樹下測量樹冠投影的長度,然后再量樹下與長度垂直投影的寬度。例如長度為4m,寬度為2m,則記錄下此株樹的冠幅為4m*2m。
然而在地植物學調查中多用目測估計,估測時必須在樹冠下來回走動,用手臂或腳步幫忙測量。特別是那些樹冠垂直的樹,更要小心估測。
冠徑和叢徑均用于灌木層和草本層的調查,因為調查樣方面積不大,所以進行起來不會太困難。測量冠徑和叢徑的目的在于了解群落中各種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固化面積。冠徑指植冠的直徑,用于不成叢單株散生的植物種類,測量時以植物種為單位,選測一個平均大小(即中等大小)的植冠直徑,記一個數(shù)字即可,然后再選一株植冠最大的植株測量直徑記下數(shù)字。叢徑指植物成叢生長的植冠直徑,在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中各種叢生的情況較常見,故可以叢為單位,測量共同種各叢的一般叢徑和最大叢徑5。
其他相關農(nóng)業(yè)科技詞匯樹冠:主干以上集生樹枝的部分。由中心主枝、主枝、副主枝、三級主枝枝組,包括結果枝和生長枝等大小枝條組成。因果樹種類不同,樹冠大小、形狀而有所不同,有開心形、疏散分層形、圓柱形、十字形等。樹冠有的矮小,有的高大,有的還呈蔓性。
主干:又叫樹干。樹木從根頸起到第一主枝之間的部分。上承樹冠,下接根部。主干的粗細、高矮、充實程度都會影響根系和樹冠的發(fā)育。整枝時,要根據(jù)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條件、樹種與品種以及耕作方式等具體情況決定主干的高矮。在不妨礙果園耕作的條件下,果樹的主干愈矮愈好,因為矮干果樹不但結果早,結果多,而且操作便利,容易管理和保護。
干性 :中心主枝強弱的程度。凡中心主枝堅硬,優(yōu)勢生長,能長期領導樹冠生長的,叫于性強;反之,叫千性弱。干性強弱因樹種和品種不同有很大差異。如蘋果和梨的干性較強,桃、葡萄的干性較弱;蘋果中金帥,國光等品種的干性強,青香蕉、紅玉等干性弱。干性的強弱,與整形方式有直接關系。
中心主干:又叫中心主枝、中心領導干。位于樹冠中央直立生長的大枝。它領導著全樹冠各類枝條的生長。只有干性較強、層性明顯的樹種才有中心主干,如蘋果樹、梨樹等。有中心主干的果樹比較高大,壽命長,單株產(chǎn)量也高。整形時可根據(jù)中心主干的強弱,決定樹冠形式2。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劉敦華 - 教授 - 寧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