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齒象(學名Gomphotherium)是一屬已滅絕的長鼻目,又名三棱齒象或四偏齒象。嵌齒象生活在二百至三百萬年前,也就是生存于中新世早期至上新世早期的歐洲(包括法國、德國及奧地利)、北美洲(美國堪薩斯州)、亞洲(巴基斯坦)及非洲(肯尼亞)。主要生活于樹林.、河流、湖泊地區(qū)的低地。
引入乳齒象類名字的含義是“乳頭狀的牙齒”。因為它們的牙齒齒柱頂端呈現(xiàn)乳頭狀,廣義乳齒象類包括長頜的嵌齒象類和短下頜的短頜象類。廣為人知的嵌齒象類可能是真象類的祖先。早期嵌齒象類的最著名代表是嵌齒象屬。該屬的成員擁有一個修長的頭骨,在上頜末端有一對很長的長牙,下頜末端的長牙不是很發(fā)達。而后期的嵌齒象類,比如互棱齒象屬的成員則顯示出常見的趨同演化現(xiàn)象。它們縮短的頭骨和下頷、退化消失的下門齒、修長筆直的上門齒都讓它們看起來更類似今天的真象。雖然互棱齒象的四肢還像嵌齒象一樣較短,但為了適應更加修長的上門齒,它們的腿部也在逐漸增長1。
外形特征體高約3米,體形近似長頸乳齒象。下頜伸長,上面有一對并列的象牙,上頜的象牙向下前方伸出。上門齒相當長大,向下并向外稍彎曲;下頜聯(lián)合部引長成喙嘴狀,嵌在二側上門齒中間,故名嵌齒象,下門齒微向下彎曲,橫切面趨向扁平。頰齒的齒尖成圓錐形(乳頭狀)。附尖發(fā)達,磨蝕后三葉形圖案清楚,中間頰齒有三個橫脊。 嵌齒象的上象牙有一層牙釉質所覆蓋。嵌齒象的頭顱骨較現(xiàn)今象的頭顱骨長而低。與早期的長鼻目比較,嵌齒象只有很少的臼齒,臼齒上有3道脊來增加摩擦面,齒脊上有乳狀突起。頸部較靈活,長有和今天象一樣靈活的長鼻。擁有復制的齒柱結構,齒冠很高,有豐富的白堊質,適合研磨食物。
分布范圍歐洲(包括法國、德國及奧地利)、北美洲(美國堪薩斯州)、亞洲(巴基斯坦,中國等)及非洲(肯尼亞)。從非洲到歐洲、亞洲,甚至到美洲大陸都有它們的蹤跡,分布極廣。
種群現(xiàn)狀嵌齒象最早出現(xiàn)于中新世的非洲,之后一度興盛,在上新世走向衰落,進入更新世后最終滅絕,其滅絕原因可能是因為新興真象科(包括猛犸,劍齒象和今天的亞洲象,非洲象等)的競爭排擠2。
化石的發(fā)現(xiàn)德國的因河畔米爾多夫縣
嵌齒象的完整骨骼是于1971年在發(fā)現(xiàn)。
山西大同發(fā)現(xiàn)嵌齒象臼齒化石
2005年9月13日下午大同市文物局接到大同縣文體局報告,在該縣施工的河北省路橋建筑公司在沙場挖沙過程中發(fā)現(xiàn)化石一件.隨即大同博物館接到通知,當日下午五點趕赴大同縣了解情況,并對化石做了初步觀察鑒定.21日我們對化石出土地點地層、地貌進行了考古調查 3。
最新研究長期以來,嵌齒象類(gomphotheres)被認為是長鼻類演化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它被認為是生存至今的真象的祖先類型,而劍齒象類(Stegodontids)、喙嘴象類(Rhynchotheres)、居維葉象類(Cuvieroniines)的起源都或多或少與嵌齒象有關。然而,嵌齒象同時也被認為是長鼻類演化中的問題屬種及垃圾箱類群,歷史上至少有六十個以上的種被置于嵌齒象屬或其同物異名屬之中,目前得到較為廣泛承認的種也有十多個,這些種是否存在同物異名或異物同名的現(xiàn)象尚未達成共識,而種與種之間的系統(tǒng)演化關系學術界更是莫衷一是。究其原因是,嵌齒象屬的自近裔特征(autapomorphy)非常少(唯一認可的自近裔特征是橢圓形或梨形的下門齒),頰齒的特征不特化,種內變異較大4。
在2017年8月11日發(fā)表的古脊椎動物學雜志(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37卷第3期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fā)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世騏等人的關于嵌齒象屬演化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人員選取了歐亞大陸、非洲和美洲的16個嵌齒象屬的代表種進行研究,基本上囊括了世界上全部的嵌齒象類群。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充分發(fā)展了著名的長鼻類研究學者、法國巴黎自然博物館Pascal Tassy教授于1985年提出的嵌齒象類的形態(tài)學特征的要素,詳細對比了這些嵌齒象的頭骨、下頜、門齒及頰齒全面的形態(tài)特征;在此基礎上,用支序分析的方法,從嵌齒象屬中辨認出了三個單系群和一個并系群,使嵌齒象屬種間的系統(tǒng)發(fā)育關系得以良好解決4。
研究人員還描述了發(fā)現(xiàn)于臨夏盆地中中新世晚期的塔氏嵌齒象新種(Gomphotherium tassyi),新種以Pascal Tassy教授命名,以向他在長鼻類,尤其是在嵌齒象類的研究中取得的巨大成果而致敬。綜合研究表明,塔氏嵌齒象和亞似貘嵌齒象(Gomphotherium subtapiroideum)構成了嵌齒象類中頰齒向切割方向發(fā)展的一支,從而與瑪姆象類(Mammutids)出現(xiàn)了一定的形態(tài)上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的存在是在嵌齒象類和瑪姆象類的分類和鑒定中出現(xiàn)很多混亂的重要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對長鼻類分類的基本認識4。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劉敦華 - 教授 - 寧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