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斑蛾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斑蛾是鱗翅目蛾亞目斑蛾科的通稱。中國已知140種以上。成蟲顏色常鮮艷奪目,白天飛翔在花叢間??谄靼l(fā)達。翅多數(shù)有金屬光澤,少數(shù)暗淡,身體狹長,有些種在后翅上具有燕尾形突出,形如蝴蝶。廣泛分布于北半球。幼蟲鉆入草本植物葉內(nèi),蛀食葉肉,老熟幼蟲在葉背織成一堅韌的羊皮紙樣黃繭,在其中化蛹,也常在草莖上作繭化蛹。

基本信息【英文名】Zygaenidae;leaf skeletonizermoths;forester moth.

【別名】林務官蛾。

形態(tài)特征幼蟲身體上有毛疣,為害果樹和林木,梨星毛蟲( 又名梨葉斑蛾 )的幼蟲是中國常見的梨樹害蟲,幼蟲白色有黑星,把梨葉用絲包裹成餃子狀,在其中咬食葉片 。

鱗翅目(Lepidoptera)斑蛾科(Zygaenidae)斑蛾屬(Ino)昆蟲的通稱,與地榆斑蛾近緣。廣泛分布于北半球。幼蟲鉆入草本植物葉內(nèi),蛀食葉肉,老熟幼蟲在葉背織成一堅韌的羊皮紙樣黃繭,在其中化蛹,也常在草莖上作繭化蛹。成蛾飛翔力弱,僅在陽光下飛動。

體型色彩斑蛾成蟲的顏色常常鮮艷奪目,它的口器也十分發(fā)達。翅膀上大多數(shù)有金屬光澤,少數(shù)種類比較暗淡。身體狹長。有些種類在后翅上具有燕尾形突出,形如蝴蝶1。

玉帶斑蛾【科名】斑蛾科 Zygaenidae.

【外觀特征】中小型,頭小,復眼黑色,頭背方形;紅色,胸黑色,足黑色。觸角梳齒狀,柄亮藍色,毛黑色,末端扇形。翅黑色,具金屬藍黑色光澤,雙翅不為半透明,前翅背面中后方有1條寬型的斜向白色帶,后翅色淺。
【生活習性】白天可見,棲息低矮的樹林或草叢中,幼蟲在灌木叢中取食葉片,成蟲出現(xiàn)于4~9月。
【分布區(qū)域】安徽、臺灣。

重陽木錦斑蛾【別名】又名重陽木斑蛾。
【分布】分布在山東、江蘇、浙江、湖北、湖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等地。其中山東是棗莊市在2015年9月首次發(fā)現(xiàn)。
【寄主與危害】寄主為重陽木、棉花等。以幼蟲取食寄主葉片,將葉片取食成缺刻或孔洞,發(fā)生嚴重時,吃光葉片僅留葉脈,嚴重影響寄主生長。
【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長16~25m,翅展55~68m。前翅黑色,后翅基半部藍綠色,其余黑色,后翅第二中脈和第三中脈延長成一尾角;頭、胸、腹部大部分紅色,中胸背面近后端有2個紅色斑紋,或連成‘‘U’’字形,腹部背面、側(cè)面及腹面黑斑;復眼黑色,觸角黑色,櫛齒狀。幼蟲:灰黃色,體肥厚而扁,頭黑褐色,頭部常縮在前胸內(nèi)。體兩側(cè)各具列較大的乳白色枝刺,體背具較小刺突;體背面、側(cè)面有成列近圓形黑斑;腹足褐色2。

大葉黃楊斑蛾【學名與分類】 Pryeria sinica moore,屬鱗翅目斑蛾科。
【分布與寄主】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湖北等地有分布。為害大葉黃楊、銀邊黃楊、金心冬青衛(wèi)矛、大花衛(wèi)矛、扶芳藤、絲棉木等。

【形態(tài)特征】成蟲:頭、觸角、胸、足及翅脈均為黑色,腹部黃色且具有橙黃色長毛。前翅灰黑色,近基部黃色;后翅大小約為前翅的1/3。前后翅均透明。卵:橢圓形,一橫列常4~6粒,少量被毛。幼蟲:老熟幼蟲體長約17mm,前胸背板有倒“V”字形黑斑,體背具有7條縱貫全身的褐色線條。蛹:黃褐色,有7條不明顯的褐色縱紋,末端有2個臀棘。繭:灰白或淺黃褐色,絲質(zhì),周圍有絲質(zhì)膜狀邊3。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劉敦華 - 教授 - 寧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