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鰓魚科,Synbranchidae,合鰓目的一科。背鰭與臀鰭均無鰭條,退化呈皮褶。胸鰭與腹鰭消失。我國僅有黃鱔屬。體前部近圓筒形,向后漸細而側(cè)扁,尾部尖細。頭大,圓鈍。吻稍尖。眼小,上側(cè)位,隱于皮膜下??诖螅拔?。鰓弓尚存3對,左右鰓蓋膜愈合。左、右鰓孔在腹面連合。1
名稱類別合鰓魚科
Synbranchidae
分類: 幽鱔Furmastix infernalis
大孔鱔Macrotrema caligans
黃鱔Monopterus albus
布氏黃鱔Monopterus boueti
山黃鱔Monopterus cuchia
伊氏黃鱔Monopterus eapeni
穴棲黃鱔Monopterus fossorius
印度黃鱔Monopterus indicus
穴棲蛇胸鱔Ophisternon aenigmaticum
非洲蛇胸鱔Ophisternon afrum
孟加拉蛇胸鱔Ophisternon bengalense
白蛇胸鱔Ophisternon candidum
斑點蛇胸鱔Ophisternon gutturale
陰曹蛇胸鱔Ophisternon infernale
玻利維亞合鰓魚Synbranchus madeirae
合鰓魚Synbranchus marmoratus
形態(tài)特征體細長呈蛇形,體前部圓后部側(cè)扁,尾尖細。頭長而圓??诖?,端位,上頜稍突出,唇頗發(fā)達。上下頜及口蓋骨上都有細齒。眼小,為一薄皮所覆蓋。左右鰓孔于腹面合而為一,呈“V"字形。鰓膜連于鰓峽。體表一般有潤滑液體,無鱗。無胸鰭和腹鰭;背鰭和臀鰭退化僅留皮褶,無軟刺,都與尾鰭相聯(lián)合。生活時體大多是黃褐色、微黃或橙黃,有深灰色斑點,也有少許鱔魚是白色。2
棲息生態(tài)合鰓魚科魚類棲息在稻田、湖泊、河流與溝渠等泥質(zhì)地中,但是并無魚鰾這類輔助呼吸的構(gòu)造,而是由腹部的一個鰓孔,口腔內(nèi)壁表皮與腸道來掌管呼吸,能直接自空氣中呼吸。白天潛伏于洞穴內(nèi),直到夜晚才出來活動與覓食。屬肉食性魚類,以各種小型的水生動物為食。在冬季與乾季時,會挖掘深至地下1-2公尺的洞穴,數(shù)尾魚共棲一處。分布于熱帶及亞熱帶的淡水水域,有些種類也會生活在堿淡水中。全世界共發(fā)現(xiàn)4屬15種,臺灣海域的紀錄是1屬1種。
習性攝食習性:雜食性,性貪,夏季攝食最為旺盛,寒冷季節(jié)可長期不食,而不至于死亡。
棲息習性:為熱帶及暖溫帶魚類,營底棲生活,適應能力強,在河道、湖泊、溝渠及稻田中都能生
繁殖習性:生殖季節(jié)約在6-8月,在其個體發(fā)育中,具有雌雄性逆轉(zhuǎn)的特性。2
地理分布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的湖泊、河流、水庫、池沼、溝渠等水體中。2
價值黃鱔分布廣,產(chǎn)量高,肉味鮮美,群眾喜食。適于遠道運輸,可活運出口。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3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劉敦華 - 教授 - 寧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