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楨桐

科學(xué)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xué)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楨桐為落葉灌木,小枝有絨毛。葉片較大,卵圓形。由聚傘花序組成大型頂生的圓錐花序,花萼大紅色,花冠鮮紅色,花期5~11月。作為一種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盆栽花卉,主要應(yīng)用于會場、客廳。但人們對楨桐的研究還比較少,作為一種優(yōu)良的盆花,尚未被廣泛應(yīng)用。

基本資料【植物名稱】:楨桐1《綱目拾遺》

【異名】大紅袍、臭八寶(《植物名實圖考》),矮童子(《分類草藥性》),大紅花(《貴州民間方藥集》),野朱桐、臭楓草、臭珠桐(《福建民間草藥》),矮桐(《江西民間草藥》),逢仙草(《湖南藥物志》),臭燈桐、假真珠梧桐(《閩東本草》),臭樹、臭草、雞虱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莖、葉。

名稱:楨桐

學(xué)名:Clerodendrum japonicum (Tunb.) Sweet

別名1:臭牡丹,香盞花,百日紅,紅苞花,狀元紅

科屬:馬鞭草科大青屬

類別:常綠灌木狀小藤本

形態(tài)特征落葉灌木,高1~2米。葉對生,廣卵形,長10~20厘米,寬8~18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或近于截形,邊緣有鋸齒而稍帶波狀,上面深綠色而粗糙,具密集短毛,下面淡綠色而近于光滑,惟脈上有短柔毛,觸之有臭氣;葉柄長約8厘米。花薔薇紅色,有芳香,為頂生密集的頭狀聚傘花序,徑約10厘米;花萼細小,漏斗形,先端5裂,裂片三角狀卵形,先端尖,外面密布短毛及腺點;花冠徑約1.5厘米,下部合生成細管狀,先端5裂,裂片線形以至長圓形;雄蕊4,花絲與花柱均伸出,花絲通常較花柱為短;子房上位,卵圓形。核果,外圍有宿存的花萼?;ㄆ?~8月。果期9~10月。生長于濕潤的林邊、山溝及屋旁;亦有栽培。

分布范圍分布河北、河南、陜西、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廣東等地。

園林應(yīng)用小型灌木,花序大,花冠紅色,色彩艷麗,成片種植具有良好的視覺效果。藍紫色果實也有較長時間的觀賞期,是很好的觀果植物。楨桐花果期長,顏色艷麗,是很好的觀花、觀果花木,可用作花壇材料或供草地叢植,北方各省適合盆栽供廳堂、陽臺綠化裝飾2。

生長地自生于耕地、園地、坡地、坎邊、路邊或曠野3。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張巖 - 副研究員 - 北京大學(xué)分子醫(yī)學(xu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