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避日蛛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簡介

避日蛛,Sunspider,又稱日蛛,日蝎(Sunscorpion)、風蝎(windscorpion)、駱駝蜘蛛。亦譯日蛛。節(jié)肢動物門蛛形綱避日目(solifugea),有1100個不同的種類。生活在乾熱地區(qū),多數(shù)種類金黃色。因行動敏捷而稱風蝎或因頭部隆起又稱駝蛛。

蛛形綱避日蛛目動物總稱。多見于非洲、南歐及印度一帶的干熱地區(qū)。形似蜘蛛。體長1~5厘米。1

蛛形綱(Arachnida)避日蛛目(Solifugae, 舊稱Solpugida)900種昆蟲的統(tǒng)稱。生活在乾熱地區(qū),多數(shù)種類金黃色,白天活躍,故得其俗名。亦稱風蝎(因行動敏捷)或駝蛛(因頭隆起)。腹部有毛,圓形,甚似蜘蛛;前面的附肢似蝎。體長10~50公釐(0.4~2吋)。極貪食,最大種類甚至可殺死小型脊椎動物。螯肢(第一對附肢)大,鉗狀,有齒。觸肢(第二對附肢)步足狀,端部有吸盤可用以捕食。後足有球拍形器官(平衡棒),可能為感覺器。常見於非洲、往東南方至印度一帶、印尼(特別是西里伯斯〔Celebes〕)、新大陸部分地區(qū)。

外形腹部有毛,圓形,前面的附肢似蝎。體長10到50毫米。極貪食,最大的種類甚至可以殺死小型脊椎動物。螯肢(第一對附肢)大,鉗狀,有齒。觸肢(第二對附肢)步足狀,端部有吸盤可用以捕食。第四對足有球拍形器官(平衡棒),為感應器官。常見于非洲、印度、印度尼西亞及北美等地中國西部也有。

捕食粗大的巨螯、近乎貪婪的食欲和競跑選手般的速度,這一切都在顯示,極富攻擊性的沙漠居民天生就是一個殺手。在太陽初升的以色列沙漠,一只奇異的小動物凝視著我,然后飛快地溜回自己的洞窟里。圓溜溜的眼睛,毛茸茸的肢體,突出的手臂一般的巨螯,這一切都像是噩夢中的場景。雖然避日蛛并沒有毒,但它們咬在人身上能讓人感到強烈的疼痛感,而咬在它們的獵物身上則足以致命。這種狂熱的食肉動物會襲擊一些昆蟲、嚙齒動物、蜥蜴、蛇和小鳥,用長達身體三分之一的巨螯捕獲它們。就身體比例而言,這張“大嘴”在動物界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它們揮動著仿佛結(jié)合了鉗子與刀刃的螯,像拉鋸一樣將獵物嚼成碎末,然后分泌出一種酶將它們?nèi)艹梢后w,再吸進胃里。

避日蛛在伊拉克戰(zhàn)爭中被稱為“官方蜘蛛”。一名士兵形容它是“長相最奇特的生物”,而一些圍繞著它的傳說也不脛而走。舉個例子,有人說這種生物奔跑的時速可達40公里、會發(fā)出像嬰兒般哭叫的聲音;它們會爬進駱駝的胃里大吃特吃,直到駱駝肚破腸流為止。這些傳言沒有一項是真的。其實避日蛛每小時只能跑大約16公里、不發(fā)出任何聲音,吃的是昆蟲與蜥蜴之類的小型沙漠生物。它恐怖的外貌長久以來都讓這個地區(qū)的軍隊驚訝不已: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駐守在埃及的士兵把捉到的避日蛛拿來舉行“斗避日蛛”比賽,且對結(jié)果下注。2

生活習性鋒牙利齒

這只母避日蛛(毛爪避日蛛)看起來彷佛從小孩的噩夢里爬出來的怪物,充滿了攻擊性。避日蛛行動快似閃電。雖然身長很少超過五厘米,但避日蛛能輕易將蚱蜢咬成兩半。這種避日蛛學名叫solifgids,生活在非洲、亞洲、歐洲與美洲的沙漠地區(qū)。

無所遁形

這只公避日蛛原本藏在下加利福尼亞的一塊石頭下。偽裝被識破后,它迅速逃到一個新的藏身地。它們有些種類偏好淺沙丘,其他的種類則生活在崎嶇的山丘邊或藏在沙漠的灌叢下。在北非,有一種迷信認為睡在沙漠地上的人臉部可能會被避日蛛吃掉、雙腿被溶解,或是會有避日蛛在他皮膚底下下蛋。雖然這些恐懼都是無稽之談,但這種生物確實會釋出一種酶,能溶解它們的獵物。

危險情事

一只發(fā)情的公避日蛛用須肢和巨螯觸碰母避日蛛(右),讓她進入一種催眠狀態(tài)從而停下所有動作。在整個交尾過程中,母避日蛛一直處于一種類似于“假死”的狀態(tài)之中,直到公避日蛛離開。對一只公避日蛛來說,整個“浪漫情事”其實充滿了危險,一只不愿搭理它的母避日蛛可能會攻擊它,然后把它當成一頓美餐吞進肚子里。

一同進餐

在一種少見的情況下,一只公避日蛛同一只母蛛團結(jié)在一起捕獲了一只獵物,它們還共同分享了這頓美餐。這種情況非常罕見,只偶爾發(fā)生在食物來源非常充足的地方,如較能吸引昆蟲的光線充足之處,常見的情況是避日蛛互相將彼此當成食物獵殺。

環(huán)境險惡

避日蛛確實是一種比較值得重視的獵手,但它們并不是沙漠世界中的老大。這兒有一種尾部帶刺的沙蝎(右),它們對避日蛛來說是死亡的代名詞。避日蛛并不是真正的蝎子,因此它們并不能用尾部蜇人。部分蜘蛛、昆蟲、爬蟲、鳥類和哺乳動物都會以避日蛛為食物,甚至一些黃蜂、衣魚和螞蟻都能吃避日蛛卵及幼蟲。

大胃饕餮

說到營養(yǎng),避日蛛遵循的是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zhì)的飲食習慣,這點可以從一只正在加州莫哈未沙漠里大啖沙漠夜行蜥蜴的母避日蛛身上看出來。避日蛛是夜行動物,使用各種化學與機械方式來偵測獵物。它們的須肢(像腿一樣的附肢)配有感覺器官,末梢則是具黏著性的吸盤,能幫助它們抓住獵物和進行攀爬。它們通常吃活的生物,但也會吃死去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