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空腹血糖準確還是餐后血糖準確?哪一個更為重要呢?
很多糖尿病的朋友都有這個問題!
其實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重要,但更為準確和更為重要的是糖化血紅蛋白。
一、糖化血紅蛋白的意義
糖化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與血清中的糖類相結合的產物。是通過緩慢、持續(xù)及不可逆的糖化反應形成,其含量的多少取決于血糖濃度以及血糖與血紅蛋白接觸時間,而與抽血時間、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無關。因此,糖化血紅蛋白可有效地反映糖尿病患者過去1~2個月內血糖控制的情況。
無論是空腹血糖還是餐后血糖,都只能代表這一小段時間內的血糖情況,而糖化血紅蛋白能代表最近1-2個月的血糖水平。
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參考值
在進行空腹血糖檢查前,保證8~10小時未進任何食物。
正常人空腹血糖參考值:氧化酶法:3.9~6.1mmol/L ;鄰甲苯胺法:3.9~6.4mmol/L
空腹血糖:≥7.0mmol/L,考慮糖尿病。
餐后血糖分為餐后半小時血糖、餐后1小時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大多數我們查餐后2小時血糖,正常人餐后2小時血糖值4.6~7.8mmol/L。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30分鐘~1小時,正常值為:7.8~9.0mmol/L,2小時后不大于7.8mmol/L,3小時后應當恢復到空腹血糖水平。
另一個指標叫隨機血糖,當隨機血糖≥11.1mmol/L,就可以診斷糖尿病。
有時候我們空腹血糖正常,但是餐后血糖卻升高,那么也得考慮糖尿病。所以懷疑糖尿病的患者,不但要查空腹血糖,還得查餐后血糖,以免漏診。
三、糖化血紅蛋白的重要性
糖化血紅蛋白是診斷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正常人糖化血紅蛋白測定的參考值是:4%~6%。
糖化血紅蛋白>9%說明患者血糖長期控制不好,會發(fā)生糖尿病腎病、動脈硬化、白內障等并發(fā)癥,同時也是心肌梗死、腦卒中死亡的一個高危因素。
最新研究,糖化血紅蛋白與心臟血管的狹窄多少級狹窄程度有直接關系,糖化血紅蛋白升高常常導致心臟血管三個大血管都有嚴重狹窄。
葛俊波院士團隊研究顯示:隨著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每升高1%,心動過速和心臟多支血管狹窄的發(fā)生風險均增加11%。在糖化血紅蛋白水平>7%的患者中,多支血管狹窄的發(fā)生風險增加49%。
總之,對于糖尿病的朋友,不但要監(jiān)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還應該監(jiān)測糖化血紅蛋白,這個指標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