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盆景藝術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簡介

榕樹盆景的藝術風格,國內專家的評定是師法自然、技法精湛;繼承傳統(tǒng)、兼收并蓄、大膽創(chuàng)新。使自然美和藝術美得到和諧統(tǒng)一,形成了種類齊全、形式多樣、特別是根盤顯露、排列有序,樹冠秀茂、枝干流暢,疏密有致、剛柔相濟的獨特風格。1

盆景藝術五大派中國盆景流派眾多,有傳統(tǒng)的五大派別:揚派、嶺南派、川派、蘇派、海派,若這五大派再加上湖北,福建和浙江,就是人們常說的八大派。各個門派的盆栽都有獨到的藝術特點。

嶺南派盆景以“花城”廣州為中心的廣東盆景,因地處五嶺之南面稱為嶺南派。嶺南派盆景形成過程中,受嶺南畫派的影響,旁及王山谷、王時敏的樹法及宋元花鳥畫的技法,創(chuàng)造了以“截干蓄枝”為主的獨特的折枝法構圖,形成“挺茂自然,飄逸豪放”特色。創(chuàng)作題材,或師法自然,或取于畫本,分別創(chuàng)作了秀茂雄奇大樹型、扶疏挺拔高聳型、野趣橫生天然型和矮干密葉疊翠型等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樹木盆景;又利用華南地區(qū)所產的天然觀賞石材,依據(jù)“咫尺千里”、“小中見大”的畫理,創(chuàng)作出再現(xiàn)嶺南自然風貌為特色的山水盆景。

川派盆景有著極強烈的地域特色和造型特點。其樹木盆景,以展示虬曲多姿、蒼古雄奇特色,同時體現(xiàn)懸根露爪、狀若大樹的精神內涵,講求造型和制作上的節(jié)奏和韻律感,以棕絲蟠扎為主,剪扎結合,其山水盆景以展示巴蜀山水的雄峻、高險,以“起、承、轉、合、落、結、走”的造型組合為基本法則,在氣勢上構成了高、懸、陡、深的大山大水景觀。

蘇派盆景以樹木盆景為主,古雅質樸,老而彌健,氣韻生動,情景相融,耐人尋味。蘇派盆景擺脫傳統(tǒng)的造型手法,采用“粗扎細剪”的技法。對主要樹種,如榆、雀梅、三角楓等,均采用棕絲把枝片修成中間略為垂斜的兩彎半“S”形片子,然后用剪刀將枝片修成橢圓形,中間略隆起呈弧狀,猶如天上的云朵。對石榴、黃楊、松、柏類等慢生及常綠樹種,在保持其自然形態(tài)的前提下,蟠扎其部分枝條,或彎曲、稀疏,使其枝葉分布均勻、高低有致。其修剪也以保持形態(tài)美觀、自然為原則,只剪除或摘除部分“冒尖”的嫩梢,成為蘇派盆景的主要特色。在蟠扎過程中,蘇派盆景力求順乎自然,避免矯揉造作。另外,結“頂”自然,也是蘇派盆景的獨到之處。

揚派盆景受高山峻嶺蒼松翠柏經歷風濤“加工”形成蒼勁英姿的啟示,依據(jù)中國畫“枝無寸直”畫理,創(chuàng)造應用11種棕法組合而成的扎片藝術手法,使不同部位寸長之枝能有三彎(簡稱一寸三彎或寸枝三彎),將枝葉剪扎成枝枝平行而列,葉葉俱平而仰,如同漂浮在藍空中極薄的“云片”,形成“層次分明,嚴整平穩(wěn)”,富有工筆細描裝飾美的地方特色。

海派盆景以造型形式比較自然,不受任何程式限制,而聞名于世。其造型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直于式、斜干式、曲千式、臨水式、懸崖式、枯干式、連根式、附石式,還有多于式、雙干式、合栽式、叢林式,觀花與觀果盆景。海派盆景所用樹木有140余種之多,如松類有黑松、馬尾松、錦松、五針松等;柏類有檜柏、真柏等;闊葉樹有榔榆、雀梅、金雀松、三角楓、樾(木迷)木、六月雪、胡頹子、枸杞、黃楊、黽甲冬青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