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科普中國]-松柏植物門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簡介

松柏植物門全為木本,為高度分枝的喬木或灌木。莖具真式中柱,無葉隙,初生木質部內始式,髓和皮層相對占體積小,次生木質部發(fā)育,密木型,管胞徑向壁上為具緣紋孔,射線常單列,少數多列。葉多數為針狀、錐狀和條狀,具1~2條葉脈,少數較寬的葉線形、帶形或舌形,具在葉基部二歧分叉的多條脈。排列方式多樣化。生殖器官為單性球果,同株或異株,雄性球果(小孢子葉球)的軸上螺旋狀著生小孢子葉,每個小孢子葉上有花粉囊2~15個?;ǚ哿螝饽一螂p氣囊。雌性球果的古老類型常成疏松的穗狀,而絕大多數為由很多具種子的鱗片繞軸緊密排列組成的球果,故本門也常稱之為球果植物。種子以具翅為特征。松柏植物可能始現于晚泥盆世,石炭二疊紀時為熱帶區(qū)的主要成煤植物,中生代晚期達到頂峰,迄今仍在植被中占一定地位。
本門包括已絕滅的科達綱和松柏綱。1

特征松柏植物是現生最繁盛的裸子植物,為高度分枝的喬木或灌木,莖為真式中柱,無葉隙,次生木質部中薄壁細胞少,致密,初生木質部內始式,管胞徑向壁上具緣紋孔。葉多為針狀、錐狀和條狀,呈螺旋形排列。雌雄同株或異株,球果單性。雄性球果(小孢子葉球)的軸上螺旋狀著生小孢子葉,每個小孢子葉上有花粉囊2~15個,雌性球果絕大多由具種子的鱗片繞軸緊密排列而成。2

分類及代表化石本植物門一般分為科達綱和松柏綱。

科達綱本綱已絕滅,植物體為喬木,莖干直徑不超過1 m,莖干基部有的有高位支持根。樹干上部多分枝,組成較大的樹冠。單葉,螺旋狀著生。無柄,帶形至舌形,大小不一,長者可達1 m,短者僅幾厘米,平行脈。莖干皮部厚,髓部大,由于髓部薄壁細胞分裂不連續(xù),保存為髓?;瘯r其表面具橫列粗紋。

科達:細高喬木,葉子密集螺旋著生于頂端小枝,葉呈帶形,全緣,無柄,平行脈,具脈間紋或否。石炭紀至二疊紀,歐美及華夏熱帶植物地理區(qū)。本綱始現于晚泥盆世,晚石炭世至早二疊世最繁盛,遍及全球各植物地理區(qū)。在熱帶與鱗木等同為重要的造煤植物,三疊紀有殘存,三疊紀后絕滅。

松柏綱本綱除少數為灌木外,絕大多數為常綠喬木,單軸式分枝,樹冠高大,如產于北美的巨杉高達91 m,直徑8~10 m,人稱“世界爺”。葉小型,常呈鱗片形、錐形、針形、條形或披針形等,大多數為單脈,因而又稱之為針葉樹。葉在枝上排列方式多樣,有簇生、螺旋狀著生、輪生、交互對生和假兩列著生等,化石中還發(fā)現葉呈鞘狀圍于枝上。葉片角質層厚,氣孔下陷。生殖器官絕大多數為單性的球花(大、小孢子葉球),一般雌雄同株,極少數異株。

鱗杉:屬伏脂杉科。喬木。小枝排列不規(guī)則,葉卵形、短披針形或披針形,基部寬而下延。單脈,葉表面具細縱紋,呈覆瓦螺旋狀排列。晚二疊世,分布于歐洲、亞洲。

蘇鐵杉:枝軸細,葉稀螺旋狀著生,呈假兩列狀,橢圓形、披針形或線形。葉脈細,平行葉邊緣至頂端常聚縮??赡芘c此屬有關的生殖器官化石為準蘇鐵果,披針形的苞片下有兩枚種子,是晚三疊世的標準化石,北半球晚三疊世至早白堊世。

樅型枝:葉螺旋狀或假兩列狀排列的松柏類營養(yǎng)枝化石,葉單脈,披針狀,基部下延,和現代紫衫科、杉科化石相近。北半球晚三疊世至早白堊世。2

地史分布及生態(tài)本綱始現于晚石炭世早期,中生代全面繁盛,新生代松柏綱仍是裸子植物中生存中最多的類群?,F存松柏綱植物廣布于不同緯度和不同海拔高度的平原、山區(qū),常形成大片的針葉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