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南天竹屬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形態(tài)特征

常綠灌木,無根狀莖。葉互生,2-3回羽狀復葉,葉軸具關節(jié);小葉全緣,葉脈羽狀;無托葉。

大型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兩性,3數(shù),具小苞片;萼片多數(shù),螺旋狀排列,由外向內(nèi)逐漸增大;花瓣6,較萼片大,基部無蜜腺;雄蕊6,1輪,與花瓣對生,花藥縱裂,花粉長球形,具3孔溝,外壁具明顯網(wǎng)狀雕紋;子房傾斜橢圓形,近邊緣胎座,花柱短,柱頭全緣或偶有數(shù)小裂。

漿果球形,紅色或橙紅色,頂端具宿存花柱。種子1-3枚,灰色或淡棕褐色,無假種皮。2n=20。1

分布情況僅有1種,分布于中國和日本。北美東南部常有栽培。1

生長習性喜溫暖及濕潤的環(huán)境,比較耐陰。也耐寒。容易養(yǎng)護。栽培土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對水分要求不甚嚴格,既能耐濕也能耐旱。

分類學近年常有人主張將此屬獨立成科,即南天竹科Nandinaceae,如A. Takhtajan(1986,1996)。也有主張列為一個亞科,即南天竹亞科Subfam. Nandinoideae,如 H. Leconte(1993)。但也有人主張不應從小檗科中分出,如Ehdaie et Russell(1984);Johri et al.(1992)。1

下級分類南天竹 Nandina domestica Thunb.1

代表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

常綠小灌木。莖常叢生而少分枝,高1-3米,光滑無毛,幼枝常為紅色,老后呈灰色。葉互生,集生于莖的上部,三回羽狀復葉,長30-50厘米;二至三回羽片對生;小葉薄革質,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10厘米,寬0.5-2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冬季變紅色,背面葉脈隆起,兩面無毛;近無柄。圓錐花序直立,長20-35厘米;花小,白色,具芳香,直徑6-7毫米;萼片多輪,外輪萼片卵狀三角形,長1-2毫米,向內(nèi)各輪漸大,最內(nèi)輪萼片卵狀長圓形,長2-4毫米;花瓣長圓形,長約4.2毫米,寬約2.5毫米,先端圓鈍;雄蕊6,長約3.5毫米,花絲短,花藥縱裂,藥隔延伸;子房1室,具1-3枚胚珠。果柄長4-8毫米;漿果球形,直徑5-8毫米,熟時鮮紅色,稀橙紅色。種子扁圓形?;ㄆ?-6月,果期5-11月。2

相關類群小檗屬 Berberis
紅毛七屬 Caulophyllum
山荷葉屬 Diphylleia
鬼臼屬 Dysosma
淫羊藿屬 Epimedium1

主要價值根、葉具有強筋活絡,消炎解毒之效,果為鎮(zhèn)咳藥。但過量有中毒之虞。各地庭園常有栽培,為優(yōu)良觀賞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