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北太平洋漂流( 英語:North Pacific Current),或稱北太平洋洋流,是一股位于太平洋約北緯40度左右的洋流,為北太平洋近極環(huán)流的一部分。北太平洋洋流是由沿著日本東部海岸北向的黑潮與來自北極南向的親潮會合而成。最后在美國與加拿大交界處分為北向的阿拉斯加洋流與南向的加利福尼亞洋流。1
特征在東經(jīng)140~160°與黑潮相接。介于北緯35~42°間,流向東,自日本本州島東北部外海延伸到北美大陸西部近海后分為兩支一支北上,稱阿拉斯加暖流;一支北美大陸外緣南下,稱加利福尼亞寒流、該暖流位于熱帶水與極地水交界處,具有寬廣的過渡區(qū)。冬季(2月)表層水溫7~16°,夏季(8月)18~23°。流速從西部海域0.5米/秒減至東部0.1米/秒。流量變動于1500~3500米2/秒間。1
北太平洋漂流與相關(guān)洋流的形成在太平洋中可以見到同樣寬闊的環(huán)流系統(tǒng),北半球是順時針方向,南半球為準(zhǔn)時針方向。南、北赤道洋流向西流動,其間有一條補償性的赤道逆流沿大約北緯5°線作反向流動。令人難以理解的是這條赤道逆流比大西洋中的強得多,盡管印度尼西亞群島不像南美洲西海岸那樣完全阻礙赤道洋流的流動。可能是由于太平洋在赤道緯度寬闊得多,容納更多的水。北太平洋環(huán)流由黒潮即日本暖流及其分支——對馬洋流(它沿日本群島西海岸向北流人日本海),黑潮繼續(xù)向東北流而形成的寬闊的北太平洋漂流和向南流的加利福尼亞寒流構(gòu)成。
北太平洋漂流的一個分流人阿拉斯加灣,然后沿著阿拉斯加海岸向西流,從而使之冬季保持不凍。因為這條洋流比較溫暖。南太平洋環(huán)流包括東澳大利亞洋流,它沿新幾內(nèi)亞北岸流動,并沿澳大利亞東部繼續(xù)南流,然后在大約南緯40°處向東流,成為南太平洋洋流,并且沿南美洲西海岸北流成為秘魯洋流或洪堡洋流而完成循環(huán)。從南極來的水和上涌的西海岸水,加之向北流的,所有這些使秘魯洋流變得很冷。
與大西洋相比,北太平洋幾乎全被陸地包圍,因此極北部另外還具有一個小的環(huán)流系統(tǒng)。巳經(jīng)提到過的北太平洋漂流的分支——阿拉斯加洋流向西流動,繼續(xù)向前流,成為阿留申洋流;經(jīng)過冰融化成的冷水補充后向南流動,成為堪察加洋流。一部分再轉(zhuǎn)向東流,與北太平洋漂流的北部水流合并不一部分得到鄂每次克洋流寒冷的冰融水的補充,繼續(xù)向南經(jīng)過薩哈林島和北海道、成為東潮,然后,像拉布拉多寒流那樣逐漸下沉到北太平洋漂流較溫暖的水以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