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量濕地星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形態(tài)特征

孢子濃茶褐色,球形,表面有微細的疣狀突起。子實體初發(fā)生時呈球狀,外皮褐色,質厚而強韌,富吸濕性;3層,外層薄,松軟,中層纖維質,內層脆骨質,成熟后,裂成6~10余片,濕潤時舒展而向下反卷,直立地上,狀如星芒,干燥時向內卷縮,甚剛硬,內側具深裂痕;內皮球形,質薄,直徑1.2~2.8厘米,灰色至褐色,頂端有1孔,孢子由此散出。1

有一些地星的子實體在干燥時其“花瓣”會卷起以保護孢子囊,此時整個菌都脫離地面,如同風滾草一般。潮濕時“花瓣”則外翻使孢子囊露出,并通過降雨或動物的活動幫助其孢子萌發(fā)。2

地星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草藥,又稱為米屎菰、地蜘蛛、量濕地星、土星菌、大孤、山蟹、石蟹等。藥材一般來自硬皮地星(Geastrum hygrometricum)和尖頂?shù)匦牵℅eastrum tirplex)?!段鲌@菌譜》載:“狀似馬勃,大如彈丸及米粉團,色似松露,嫩時食味似松露,老則自剖為五瓣花,內赤有指頭大者,彈之出黃粉,若誤入耳,則令人聾?!?/p>

生境分布野生于林中的沙土、半山坡及草叢中。 3分布于吉林、河北、河南、陜西、安徽、江蘇、浙江、江西、云南、四川、福建等地。

采集加工夏、秋采收,剝去外包被的硬皮,曬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