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鴿,亦稱“K王鴿”、“落地王”和“美國王鴿”。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肉用鴿品種之一,在世界養(yǎng)鴿業(yè)上,無論在數(shù)量還是分布范圍,均名列前茅。王鴿于1890年在美國新澤西州育成,含有鸞鴿、馬耳他鴿、賀姆鴿以及蒙丹鴿等血統(tǒng)。繁殖率高、增長快、料肉比高,是優(yōu)良的肉鴿品種。
簡介王鴿原名皇鴿,也稱“K”鴿,是當前世界上最著名的肉用鴿品種,尤其是白羽王鴿,在質量上和產(chǎn)量上均名列前茅。該鴿按其培育用途不同,有觀賞型和肉用型之分;按羽色分為白色、銀色、灰色、紅色、黃色、絳色和黑色等品種。我國于1977年從國外引進觀賞型白王鴿和銀王鴿,1983年引入商品型,建立肉用王鴿場,并于1988年建立了王鴿高產(chǎn)品系繁育基地。1
形態(tài)特征寬胸闊背,平頭光腳,頭尾高翹,呈元寶型,體態(tài)美觀。體重在750-1000克之間。年產(chǎn)蛋6-8對。乳鴿體形肥大。羽毛以白色居多。
王鴿的體型矮胖,胸寬背圓,尾短而翹,嘴短而鼻瘤小,頭蓋骨圓而向前隆起,目光銳利,瞳孔帶茶黑色,眼瞼皮粉紅色,十分嬌艷,性情溫馴。成年鴿體重:雄鴿800~1 1009,雌鴿700~8009。雌鴿年產(chǎn)乳鴿6~8對,4周齡乳鴿的體重可達600~8009。羽色以白色為主,還有銀、紅、黃、灰黑和棕色等?,F(xiàn)已培育成兩個純羽色品系,即白王鴿和銀王鴿。2
生活習性繁殖率高一般信鴿一年僅繁殖4~5對乳鴿。而美國王鴿一年可繁殖8~10對乳鴿,是信鴿產(chǎn)量的2倍,
增長快美國王鴿出殼后20天左右即可達到500克,28天可達750克。
耗料少美國王鴿吃食量僅比信鴿多給10%,而增重卻達信鴿的2~3倍。乳鴿的料肉比為2∶1,即吃食200克飼料即可增重100克。
種群分布美國,丹麥,瑞士20世紀初丹麥、瑞士引進種鴿,經(jīng)過長期飼養(yǎng)繁殖,形成“丹麥王鴿”、“瑞士王鴿”和“歐洲王鴿”。自本世紀40年代以來,王鴿在養(yǎng)鴿業(yè)中無論是在數(shù)量上,還是在分布地區(qū)上都居領先地位。
分類王鴿有兩種,展覽用王鴿和生產(chǎn)用王鴿。展覽用王鴿體型比生產(chǎn)用王鴿大得多,孵化過程中容易將鴿蛋壓破,不適合進行乳鴿生產(chǎn)。生產(chǎn)用王鴿品種特點:胸部呈球形,尾短而上翹,體態(tài)豐滿結實,體形側面呈元寶形。成年公鴿體重700—850克,母鴿體重680—800克,年產(chǎn)子鴿6—8對,28日齡乳鴿體重550克以上。羽色有白、銀灰、絳、黑、藍等。王鴿對飼養(yǎng)管理條件要求較高。3
落地王是商品型王鴿別稱,白色為主,體重多在750g左右,年產(chǎn)乳鴿7---8對,25日齡乳鴿600g左右,目前市場上純種王鴿不多見,肉鴿養(yǎng)殖場多為雜交王鴿,即白羽王鴿。
展覽型王鴿也稱元寶鴿,體重兩斤左右,不善飛翔,胸圓尾短,繁殖力差于商品型王鴿,25日齡乳鴿600---750g。年產(chǎn)5---6對仔鴿。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付晶 - 副教授 - 東北農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