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tài)特征
秋水仙是多年生草本球根花卉,球莖卵形,外皮黑褐色。莖極短,大部埋于地下。葉披針形,長約30cm。8~10月開花。每葶開花1~4朵,花蕾紡綞形,開放時漏斗形,淡粉紅色(或紫紅色),直徑約7~8cm。 雄蕊比雌蕊短,花藥黃色。蒴果,種子多數(shù),呈不規(guī)則的球形,褐色。已有水培秋水仙。1
分布范圍歐洲和地中海沿岸,中國自七十年代起從國外引進種子和球莖,分別在北京、廬山、昆明等地試種,已取得不錯的成果。由于生物工程科學的發(fā)展,對秋水仙堿的需要量不斷增加,各地都在擴大種植面積。1
生長環(huán)境夏季喜涼爽、干燥氣候,冬季要求溫暖濕潤,生長季節(jié)要有充足陽光,并要求肥沃疏松及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1
栽培技術冬季喜濕潤多雨、耐嚴寒,夏季宜干燥炎熱的環(huán)境,以及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質(zhì)壤土。所以栽植地勢宜選高燥平地,栽培前應嚴格進行消毒,防止線蟲病、立枯病和腐爛病的發(fā)生。如果發(fā)現(xiàn)地下害蟲蠐螬、地老虎等,可用50%辛硫磷進行開溝噴灑,也可早晚人工撲殺或配毒餌誘殺。秋季多雨時節(jié)、花藥易被霉菌侵襲,鱗莖容易腐爛,應及時采取措施和預防。冬季,挖出的鱗莖應置于室內(nèi)貯藏越冬,來年再種植。種植時,株行距一般為15×15厘米,使其得到充分的養(yǎng)料和光照,方能生長良好。亦可用種子和小子球繁殖,蓋土不宜太深,1.5~2厘米厚即可。秋水仙母鱗莖較缺乏,進口的種球價格昂貴。為加速種球的繁殖,將熟土撒在行上,增加土層厚度,以增殖小鱗莖的數(shù)量,連續(xù)種植2~3年,種球數(shù)量即成倍增加。2華北地區(qū)可露地越冬,但需防寒。3
藥物理學秋水仙堿是用于治療痛風和牛皮癬的常用抗炎藥。動物實驗顯示,該藥能抑制肝臟的纖維化進程,但人體試驗的結果卻不顯著,也未曾有研究討論過秋水仙堿在預防HCC和影響病程進展方面的研究。墨西哥的研究人員完成了為期3年的研究,在對186名因感染肝炎病毒而發(fā)生肝纖維化的患者病史資料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在服用秋水仙堿治療的患者中,只有9%的人在隨訪3年后進展為HCC,該比例在未用秋水仙堿治療的患者中為29%。此外,前組患者發(fā)生HCC的時間要明顯晚于后者(秋水仙堿可將肝硬化后進展為HCC的時間平均延緩72月),前者的平均生存時間也較后者長。研究人員指出,秋水仙堿所具有的預防HCC作用是獨立于年齡、血小板計數(shù)、α-FP和轉(zhuǎn)氨酶水平的。
秋水仙素能抑制有絲分裂,破壞紡錘體,使染色體停滯在分裂中期。這種由秋水仙素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稱為秋水仙素有絲分裂(C-mitosis)。在這樣的有絲分裂中,染色體雖然縱裂,但細胞不分裂,不能形成兩個子細胞,因而使染色體加倍。自1937年美國學者布萊克斯利(A.F.Blakeslee)等,用秋水仙素加倍曼陀羅等植物的染色體數(shù)獲得成功以后,秋水仙素就被廣泛應用于細胞學、遺傳學的研究和植物育種的工作中。
癥狀:喉嚨灼熱,腹瀉,心臟血管崩潰,狂語,感覺障礙,驚厥,肌肉無力,呼吸困難,甚至與砒霜中毒相似,中毒者50%死亡,發(fā)作時間:2-6小時,死亡在2-3天內(nèi)出現(xiàn),中毒者到死保持清醒。
解毒:活性碳治療,洗胃
注意:可藥用;與大蒜相似;可溶解于牛奶,也就是說牛奶不能稀釋;山羊可以免疫。2
化學成分在秋水仙花及球莖內(nèi)有多種毒性極強的生物堿,主要有石蒜堿、雪花蓮胺堿及秋水仙堿(又稱秋水仙素)等,口服6毫克秋水仙堿即可致人死亡。
臨床應用秋水仙堿在臨床上主要用于乳腺癌、肺癌、胃癌、皮膚癌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此外還可用于緩解痛風的急性發(fā)作。秋水仙堿的毒副作用較大,急性中毒后常見癥狀為劇烈腹痛、腹瀉、惡心、嘔吐,嚴重者可致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慢性毒性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對骨髓造血的直接抑制作用,易引起粒細胞缺乏、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我國民間常用秋水仙的花及球莖治療坐骨神經(jīng)痛和關節(jié)炎等,但因劑量難以掌握,服用此藥中毒者屢見不鮮,故應加強宣傳教育,避免誤食、濫用。秋水仙堿在人體內(nèi)由于水解作用代謝很快,排泄也很快,因此只要急救措施得當,急性中毒癥狀可迅速緩解。2
主要價值秋水仙適宜高山園、巖石園,亦可植于灌木叢旁或花境及草坪叢植;花朵傍地面而生,別具特色。鱗莖可提取秋水仙堿,供藥用。1
花語九月十一日生日花:秋水仙(Meadow Saffron)
花 語:單純(Easy)
秋水仙有幾個不甚文雅的名字,如:不穿內(nèi)衣的少女、裸體女人…等等,這主要是因為它的外型令人容易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要等到所有葉片凋謝落盡後,它才開出花朵。因此它的花語是-單純。 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個性單純、不造作,身心宛如一張乾靜的白紙。在這個像大染缸的社會里,反而具有一股清新健康的氣質(zhì)。當然,有幸成為這種人的親密伴侶,還真是前世修來的福氣呢!
在古代的基督教中,有將圣人與特定花朵連結在一起的習慣,因循于教會在紀念圣人時,通常是以盛開的花朵來點綴祭壇所致。而到了中世紀后,在天主教修道院內(nèi),更是有如園藝中心般的種植著各式各樣的花朵,久而久之,教會便把366天的圣人分別與不同的花朵合在一起,形成所謂的花歷。由于當時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于南歐地區(qū),南歐又屬地中海型性的氣候,非常適合栽種花草,各種花百花競放,每一種花都有著豐富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