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模仿律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概述

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G.Tarde)最早對模仿進行研究,1890年出版了《模仿律》一書。他認為模仿是“基本的社會現(xiàn)象”,并提出了三個模仿律:

1 下降律:社會下層人士具有模仿社會上層人士的傾向 。

2 幾何級數率: 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模仿一旦開始,便以幾何級數增長,迅速蔓延。

3 先內后外律: 個體對本土文化及其行為方式的模仿與選擇,總是優(yōu)先于外域文化及其行為方式。1

現(xiàn)在西方文明及其行為方式,在中國的方方面面都引起的巨大的影響。本土文化在很多情況下反而退居其次,所以第三條尤其值得商榷。

《模仿律》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G.Tarde)的經典作品,是在美國人埃爾?!た唆斔埂げ吧古康挠⒆g本基礎上翻譯而來的。在書中,作者提出了他最有影響力的觀點:模仿是基本的社會現(xiàn)象,是社會進步的根源,對于人類的社會生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模仿是先天的,是我們生物特征的一部分,人們通過模仿而使行為一致?!赌7侣伞穬热萆钊霚\出,譯文流暢生動,而且,為便于讀者理解,增加了大量的中譯者注釋。

作者塔爾德,(Gabrielc Tarde,11843—1904)是法國社會學三大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的研究范圍橫跨社會學,心理學,統(tǒng)計學和犯罪學。

他有十余種社會科學著作傳世:《比較犯罪學》、《模仿律》、《社會規(guī)律》、《權力的變遷》、《社會學綱要》、《社會心理學研究》、《輿論與群眾》等。其社會學理論的核心是“社會模仿說”。

他認為,不存在任何超越個人心理體驗的實體,一切社會過程無非是個人之間的互動。每一種人的行動都在重復某種東西,是一種模仿。模仿是最基本的社會關系,社會就是由互相模仿的個人組成的群體。社會事實是由模仿而傳播和交流的個人情感與觀念。由于存在著許多可模仿的模式,做出不同選擇的個人不可避免地發(fā)生對立和沖突。沖突的結果是雙方調節(jié)以互相適應,從而實現(xiàn)社會均衡。

這樣,塔爾德便把社會規(guī)律還原為支配約束模仿的規(guī)律,把社會互動還原為個人之間的心理聯(lián)系。他認為,社會學即是研究這種心理聯(lián)系的“精神間的心理”的學問,發(fā)明是一切進步的源泉,創(chuàng)新就是模仿,沖突產生適應,適應的本身也是發(fā)明。2

圖書內容第一章 普遍的重復性

第二章 社會相似性與模仿

第三章 什么是社會?

第四章 什么是歷史?考古學與統(tǒng)計學

第五章 邏輯模仿律

第六章 超邏輯的影響

第七章 超邏輯的影響(續(xù)):風俗與時尚

第八章 結語和結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