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飽和持水量(saturated moisture)也稱飽和含水量,是指土壤孔隙全部充滿水分時的最大含水量。1
組成飽和持水量包括吸濕水、膜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1
吸濕水吸濕水是指干燥土粒從大氣和土壤空氣中吸附的氣態(tài)水分,又稱為緊束縛水,屬于無效水分。其特點是密度大,冰點低,厚度小,且不能自由移動。吸濕水的水吸力>3.1,MPa。
土壤空氣濕度越高,吸濕水含量越高;土壤質(zhì)地越粘,吸濕水含量也越高;有機質(zhì)含量和含鹽量同樣也和吸濕水含量正相關(guān)。
膜狀水膜狀水是指吸濕水達到最大量后,靠土粒剩余的分子引力吸附在吸濕水外面的一層水膜,又稱為松束縛水。其特點是密度較大,冰點較低,移動緩慢,部分有效。膜狀水的水吸力為3.1 - 0.63MPa。
毛管水毛管水是指受毛管力的作用在土壤毛管空隙中保持和運動的水分,屬于自由水(保存、運動、溶解養(yǎng)分),有效水。其水吸力為0.63 - 0.008MPa。
重力水重力水是指當土壤含水量超過田間持水量后,過量的水分不能被毛管力所吸持,而在重力作用下沿土壤大孔隙向下移動的水分,屬于自由水,多余水。其水吸力為0.008 - 0MPa。
性質(zhì)飽和持水量由土壤性質(zhì)決定,代表土壤的最大蓄水能力。當土壤達到飽和含水量時,再無吸水能力了;這時土壤通氣性能減弱,氧氣不足,對植物生長不利。測定土壤飽和持水量,對于設計排灌渠道、改良鹽堿土時制定洗鹽定額等有重要意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