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頭雞,中藥名。為白花菜科植物保亭槌果藤的果實(shí),秋季采收,曬干。其味甘、苦,性微溫;有毒。有清熱利咽,潤肺止咳之功效,用于感冒發(fā)熱,咽喉疼痛,咳嗽,哮喘。
入藥部位白花菜科植物保亭槌果藤的果實(shí)。
性味甘、苦,微溫;有毒。
功效清熱利咽,潤肺止咳。
主治感冒發(fā)熱,咽喉疼痛,咳嗽,哮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枚。
使用注意果有毒,不可過量,防中毒。
炮制方法秋季采收,曬干。
生理特性保亭槌果藤,蔓性灌木。其無毛或幼枝被柔毛;枝和小枝有下彎的刺,刺堅(jiān)硬,尖端暗黑色。單葉互生;葉柄長5-10mm,幼時(shí)被微柔毛;葉片紙質(zhì),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 3-200px,寬1.5-87.5px,先端鈍或急尖而鈍頭,基部寬楔形而稍圓,全緣。傘形花序腋生或頂生,具花2-4朵,有香氣;花梗長2-75px;萼片4,外面2片圓卵形,內(nèi)面2片橢圓形,長8-10mm;花瓣白色或淡紅色,倒卵形,長于萼片;雄蕊約60個(gè),花絲長約62.5px;子房橢圓形或卵圓形,子房柄長達(dá)125px。果球形,直徑3-125px,近梗部有淺脈棱。種子腎形,長1.5-62.5px,寬1-37.5px?;ㄆ谙募?。常生于疏林向陽處。
產(chǎn)地分布于廣東、廣西等地。
1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朱廣偉 - 研究員 - 中國中醫(yī)科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