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貓香,中藥名。為靈貓科動物大靈貓Viverra zibetha Linnaeus、小靈貓Viverricula indica Desmarest[Veverra indica Desmarest]香腺囊中的分泌物。大靈貓分布于我國秦嶺和長江流域以南及西藏等地;小靈貓分布于我國淮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以及福建、臺灣、湖南、海南、云南、西藏等地。具有行氣,活血,安神,止痛的功效。主治心腹卒痛,夢寐不安,疝痛,骨折疼痛。
入藥部位香腺囊中的分泌物。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jīng)歸心、肝經(jīng)。
功效行氣,活血,安神,止痛。
主治心腹卒痛,夢寐不安,疝痛,骨折疼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入丸、散,每次0.3-1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采集加工靈貓經(jīng)常在籠舍四壁摩擦,分泌出具有香味的油質(zhì)膏,春季發(fā)情時泌香量最大。且泌香量大小與動物體形大小、香囊大小。身體健康狀況和飼料中蛋白質(zhì)含量有關(guān)。初泌的香青為黃白色,經(jīng)氧化而色澤變深,最后形成褐色。初香帶有腥臊味,日漸淡化。取香有三種方式:一為“刮香”。即是將靈貓隔離,然后用竹刀將抹在木質(zhì)上的香膏刮下,每隔2-3d取1次。二為“擠香”,將靈貓渡入取香籠中,人工予以保定,拉起尾巴,緊握后肢,擦洗外陰部,扳開香囊開口,用手捏住囊后部,輕輕擠壓,油質(zhì)狀香膏即可自然泌出,及時收集。取香后要在外陰部涂抹甘油,遇有充血現(xiàn)象可抹抗生素或磺胺軟膏,防止發(fā)炎。三為“割囊取香”(即殺貓取香)。人工養(yǎng)殖的靈貓有的冬季取皮或意外傷亡,即可割下香囊,而后將香囊陰干或烘干,或?qū)⑾隳抑械南愀嗤诔?,這種香一般稱為“死香”。
形態(tài)特征大靈貓,又名類《山海經(jīng)》,文貍《楚辭》,靈貍(楊孚《異物志》),靈貓《本草拾遺》,香貍《酉陽雜俎》,香貓《丹鉛雜錄》,山貍《坤輿圖說》,九節(jié)貍、九江貍、五間貍、送屎貍、五寸斑、七支貍、青鬃、禾貍《中國動物藥志》。大小與家犬相似,體長60-80cm,體重6-10kg。吻部略尖,四肢較短,尾長過體長之半。體毛粗硬,尾毛柔軟致密。雌雄體于肛門與外生殖器間均有發(fā)達(dá)的外分泌腺(香腺囊)。腺口有一突出的片狀薄瓣,可啟閉。體毛淺灰棕色,并點綴有不甚規(guī)則的黑褐色斑紋;頭、額、唇均為灰白色;沿中央從頭后直到尾基部,有一條黑色的鬣毛縱紋;四肢黑褐色;尾有黑白相間的閉鎖色環(huán),白窄黑寬。
小靈貓,又名筆貓、斑靈貓、麝貓、七間貍、烏腳貍、包公貍、果子貍《中國藥用動物志》。體形小于大靈貓,個體幾與家貓相近,體長40-60cm,體重2-4kg。耳短寬,雙耳前緣甚為靠近;前額較窄;尾長約為頭及體長的1/3;背部無黑色鬣毛帶紋。香囊不如大靈貓發(fā)達(dá),但仍能分泌靈貓香。體毛為深灰棕色。背中與兩側(cè)的5條棕黑色帶紋較為明顯,其體兩側(cè)帶紋下方具有大小不等的黑縱列斑點;尾有6-8個黑色環(huán),其間隔有灰白色環(huán);尾尖為灰白色。
生長環(huán)境大靈貓:生活于丘陵山地的樹林或灌木叢地帶。夜行性,雜食,但以動物性食料為主。分布于我國秦嶺和長江流域以南及西藏等地。為國家二級保護(hù)動物,禁止濫捕。
小靈貓:棲息于多樹的山地、灌叢、草叢等地。晝伏夜出,雜食。分布于我國淮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以及福建、臺灣、湖南、海南、云南、西藏等地。為國家二級保護(hù)動物,禁止濫捕。
鑒別藥材性狀:鮮品為蜂蜜樣的稠厚液,白色或黃白色,經(jīng)久則色澤漸變,由黃色變成褐色,質(zhì)稠呈軟膏狀。氣香似麝香而濁,味苦。
取靈貓香置于手掌中,搓之成團(tuán),染手;取靈貓香少量,用火點之,則燃燒而發(fā)明焰;將靈貓香投入水中,不溶。
以氣濃、色白或淡黃、勻布紙上無粒者為佳。
藥理作用1.抗炎作用
2.鎮(zhèn)痛作用
3.對中樞的作用:有興奮作用。
4.對子宮的作用:有興奮作用。
相關(guān)論述《本草圖經(jīng)》:“香貍,人以作膾,生若北地狐生法,其氣甚香,微有麝氣?!?/p>
《綱目》:“按段成式言,香貍有四外腎,則自能牝牡者,或由此也。劉郁《西使記》云:黑契丹出香貍,文似土豹,其肉可食,糞溺皆香如麝氣。楊慎《丹鉛錄》云:予在大理府見香貓如貍,其文如金錢豹。此即《楚辭》所謂乘赤豹兮載文貍,王逸注為神貍者也?!赌仙浇?jīng)》所謂:亶爰之山有獸焉,狀如貍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為牝牡,食者不妒?!读凶印芬嘣疲簛嶋贾F,自孕而生,曰類。疑即此物也。又《星禽真形圖》,心月狐有牝牡兩體,其神貍乎?珍按:劉楊二說與《異物志》所說相合,則類即靈貍無疑矣,類、貍字音亦相近也?!?/p>
《本草拾遺》:“辛,溫,無毒?!?/p>
《廣西藥用植物》:“性溫,味辛、苦。”
《本草拾遺》:“主中惡,鬼氣,飛尸,蠱毒,心腹卒痛,狂邪鬼神,功似麝?!?/p>
《廣西藥用植物》:“宣竅,行氣,止痛。”
《中國動物藥》:“治疝痛及骨折疼痛。”
《常見藥用動物》:“辟穢。”
1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王柳萍 - 碩士,副教授 -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