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脫是病證名。陰血虧損脫失之證。出《靈樞·決氣》:“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又名脫血。陰血虧損脫失之證。出《靈樞·決氣》:“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庇置撗?。
血脫血脫是病證名。陰血虧損脫失之證。出《靈樞·決氣》:“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又名脫血?!峨s病源流犀燭·諸血源流》:“脫血,沖脈病也?!鹅`樞經(jīng)》曰,沖脈為血之海。血海不足,則身少血色,面無精光。是名血脫?!倍嘁蛳忍旆A賦不足,或思慮、勞倦、房室、酒食所傷,或慢性出血后,以至真陰虧損,血??仗摱?。證見面白,夭然不澤,頭暈?zāi)炕ǎ闹謇?,脈空虛,或兼見失血。治宜益陰補(bǔ)血,用四物湯、補(bǔ)榮湯、加減四物湯等方。如見大量出血,用獨(dú)參湯、參附湯。參見脫血條。
血脫 - 藥方治宜益陰補(bǔ)血,可用加減四物湯(《雜病源流犀燭》:側(cè)柏葉、生地、當(dāng)歸、川芎、枳殼、荊芥、槐花、炙草、姜、烏梅)、補(bǔ)榮湯(《沈氏尊生書》:當(dāng)歸、白芍、生地、熟地、赤茯苓、梔子、麥冬、陳皮、甘草、棗、烏梅)等方。如因急性大量出血,可用獨(dú)參湯、參附湯。
《類證治裁》:“氣虛血脫,宜溫補(bǔ)以攝之”。
血脫 - 診斷依據(jù)1.有損傷出血及嘔血、便血、尿血、血崩等突然大量出血的表現(xiàn)。
2.頭暈,心悸,顏面、眼瞼、口唇、指甲色白,脈微欲絕或芤。
3.血壓顯著下降,收縮壓3秒。
血脫 - 鑒別診斷1.液脫:雖亦有血壓降低等脫證表現(xiàn),但無出血情況。
2.血勞:病程長,病勢緩,無短期內(nèi)大量出血。
血脫 - 辨證論治1.氣隨血脫證:出血量多,面色蒼白,心悸氣微,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尿少,神志恍惚甚或昏迷,舌淡,脈芤或脈微欲絕。止血補(bǔ)氣固脫。
2.氣血兩虛證:出血不止,頭暈?zāi)垦#募率?,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肢體麻木或瞤動,面色淡白或萎黃,唇、甲色淡,舌淡嫩,苔少,脈弱。補(bǔ)益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