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溫病條辨》卷三。
【組成】黃連6克 黃芩6克 干姜6克 白芍(生)9克 川椒(炒黑)9克 烏梅(去核)9克 人參6克 枳實4.5克 半夏6克
【用法】上藥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功用】驅(qū)蛔,祛暑。
【主治】暑邪深入厥陰,舌灰,消渴,心下板實,嘔惡吐蛔,寒熱,下利血水,甚至聲音不出,上下格拒者。
【來源】《溫病條辨》卷三。
【組成】黃連6克 黃芩6克 干姜6克 白芍(生)9克 川椒(炒黑)9克 烏梅(去核)9克 人參6克 枳實4.5克 半夏6克
【用法】上藥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功用】驅(qū)蛔,祛暑。
【主治】暑邪深入厥陰,舌灰,消渴,心下板實,嘔惡吐蛔,寒熱,下利血水,甚至聲音不出,上下格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