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桂湯 中藥方劑 由川椒18克(炒黑) 桂枝18克 良姜9克 柴胡18克 小茴香12克 廣皮9克 吳茱萸9克(泡淡) 青皮9克等組成。
簡介【來源】《溫病條辨》卷三。
【組成】川椒18克(炒黑) 桂枝18克 良姜9克 柴胡18克 小茴香12克 廣皮9克 吳茱萸9克(泡淡) 青皮9克
【用法】用急流水1.6升,煮成600毫升,溫服200毫升。覆被令微汗,佳。不汗,再服200毫升,接飲生姜湯,促之得汗。次早又服200毫升,不必覆被再令汗。
【功用】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主治】暴感寒濕成疝,寒熱往來,脈弦反數(shù),舌白滑,或無苔,不渴,當臍痛,或脅下痛。
各家論述 此小邪中里證也。既有寒熱之表證,又有臍痛之里證,表里俱急,不得不用兩解。方以川椒、吳萸、小茴香直入肝臟之里,又芳香化濁流氣;以柴胡從少陽領(lǐng)邪出表,病在肝治膽也;又以桂枝協(xié)濟柴胡者,病在少陰,治在太陽也,所謂病在臟治其腑之義也,況又有寒熱之表證乎!佐以青皮、廣皮,從中達外,峻伐肝邪也;使以良姜,溫下焦之里也,水用急流,驅(qū)濁陰使無留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