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脾主中州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中醫(yī)基礎術語。脾主中州,即脾主中土,藏象學說按五行的特征將五方和五臟相關聯(lián),中央屬土,主長養(yǎng),與脾氣相通?!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罚骸爸醒肷鷿?,濕生土……在臟為脾”。脾屬中央土,因其運化水谷精微,滋養(yǎng)臟腑器官、四肢百骸,故稱脾主中土。

解讀脾主運化,化生水谷精微,除上輸心肺,化生氣血,布散全身外,還可以直接向四周臟腑進行布散。土在五行中央,其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有播種和收獲農(nóng)作物的作用,所以中醫(yī)學有“土載四行”,“萬物土中生”。脾位于人體中焦,運化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五臟六腑皆賴脾的濡養(yǎng),故與土長養(yǎng)萬物之性相同,故名脾主中土?!端貑枴び駲C真臟論》:“脾為孤臟,中央土以灌四傍”張景岳注:“脾屬土,土為萬物之本,故運行水谷,化津液以灌溉于肝心肺腎之四臟”。

中醫(yī)應用脾主中州,脾主長養(yǎng)生化的特點與土相應,為氣血生化之源,五臟六腑皆賴脾的濡養(yǎng),所以治療疾病皆需顧護中焦。而脾主中州,潤養(yǎng)四方依賴于脾主運化的功能。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把飲食物化生為水谷精微,并把水谷精微轉輸?shù)饺怼o嬍橙胗谖?,?jīng)過胃的初步腐熟,下送小腸,“泌別清濁”,其中精微的部分通過脾氣散精以布散全身,由此,四臟及全身皆賴脾多運化的水谷精微,宋代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曰:“目得之而能視,耳得之而能聽,手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臟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氣?!逼⑦\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正常,臟腑經(jīng)絡、四肢百骸、乃至筋肉皮毛等都能得到充分的濡養(yǎng),從而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機體保持健康。若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減退,則飲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不能很好地吸收、輸布,可見食欲不振、腹脹、便溏和完谷不化等疾,可因化源不足而出現(xiàn)心悸、頭暈、食少、體倦、舌淡、脈弱等證?!夺t(yī)宗必讀·脾胃后天本論》:“脾何以為后天之本?蓋嬰兒既生,一日不食則饑,七日不食則腸胃涸絕而死。經(jīng)曰:安谷則昌,絕谷乃亡。猶兵家之糧道也,餉道一絕,萬眾立散;胃氣一敗,百藥難施。一有此身,必資谷氣,谷入于胃,灑陳于六腑而氣生,和調于五臟而血生,而火資之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p>

1234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沈洋 - 博士 -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