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原解毒湯,中醫(yī)方劑名。出自《言庚孚醫(yī)療經驗集》。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涼血之功效。主治時疫白喉表邪已去、惡寒已除之后。
組成鮮生地15g,玄參、白芷各12g,麥冬、浙貝母、金銀花、牛蒡子、山豆根、花檳榔各10g,射干、丹皮、厚樸、甘草、草果仁各6g,土牛膝30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熱解毒,滋陰涼血。
主治時疫白喉表邪已去、惡寒已除之后。
方義方中金銀花、射干、牛蒡子、山豆根清熱解毒,祛痰利咽;檳榔、草果仁、厚樸消除伏邪,疏利氣機;丹皮、土牛膝活血化瘀,解毒涼血,引熱下行;白芷、浙貝母清熱化痰,消癰腫;生地、麥冬、玄參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潤燥;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滋陰涼血之功。
運用本方治療白喉證屬肺胃積熱,時疫上攻咽喉者。以發(fā)熱口渴,喉間白腐,不易拭去,聲音嘶啞,呼吸氣粗,口中熱,出氣臭穢,便結尿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為辨證要點。臨床亦可用于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熱毒熾盛者。
附注附方 達原敗毒散
組成:杭白芍15g,花檳榔、羌活、獨活、北柴胡、信前胡、苦桔梗、云茯苓各10g,川厚樸、牡丹皮、炒枳殼、薄荷葉、草果仁、粉甘草各6g,川芎3g,土牛膝30g。
功用:清熱疏表,祛濕解毒。
主治:時疫白喉,濕邪挾表,邪客膜原。癥見白喉初起,惡寒發(fā)熱,頭痛,骨節(jié)酸痛,口腔白膜初起,舌苔膩,脈浮數(shù)。
出處:《言庚孚醫(yī)療經驗集》
123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孫良明 - 博士 -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附屬廣安門中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