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花藤,中藥名。為防己科植物夜花藤Hypserpa nitida Miers的全株。分布福建、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具有涼血止血之功效。用于咳血,吐血,便血,外傷出血。
入藥部位全株。
性味味微苦,性涼。
歸經(jīng)歸肺、肝、大腸、膀胱經(jīng)。
功效涼血止血。
主治用于咳血,吐血,便血,外傷出血。
相關(guān)配伍治外傷出血:夜花藤配雅紅?。ㄥa生藤)研粉外用。(《全國中草藥匯編》)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敷。
采集加工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曬干。
形態(tài)特性夜花藤又名:細紅藤。木質(zhì)藤本,小枝常延長,被稀疏至很密的柔毛,嫩枝上的毛為褐黃色,老枝近無毛,有條紋。葉片紙質(zhì)至革質(zhì),卵形、卵狀橢圓形至長橢圓形,較少橢圓形或闊橢圓形,長4-10厘米或稍過之,寬約1.5-5厘米,頂端漸尖、短尖或稍鈍頭而具小凸尖,基部鈍或圓,有時楔形,通常兩面無毛,很少脈上被毛,上面光亮;掌狀脈3條,很明顯至不很明顯;葉柄長約1-2厘米,被柔毛或近無毛。雄花序通常僅有花數(shù)朵,長1-2厘米,很少更長而多花,被柔毛;雄花:萼片7-11,自外至內(nèi)漸大,最外面的微小,小苞片狀,長0.5-0.8毫米,背面被柔毛,最里面的4-5片闊倒卵形、卵形至卵狀近圓形,長1.5-2.5毫米,有緣毛;花瓣4-5,近倒卵形,長1-1.2毫米;雄蕊5-10,花絲分離或基部稍合生,長1-1.5毫米;雌花序與雄花序相似或僅有花1-2朵;雌花:萼片和花瓣與雄花的相似;無退化雄蕊;心皮常2個,子房半球形或近橢圓形,長0.8-1毫米,無毛。核果成熟時黃色或橙紅色,近球形,稍扁,果核闊倒卵圓形,長5-6毫米?;ü谙募尽?/p>
生長環(huán)境生于林中、林緣灌叢中或河邊。分布于福建、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相關(guān)論述《云南思茅中草藥選》:“微苦,涼?!薄皼鲅?,止血,消炎,利尿?!?/p>
1234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丁平 - 博士,教授,生藥學碩士生導師,中藥學博士生導師 -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