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九牛造莖葉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九牛造莖葉,中藥材。雙子葉植物藥大戟科植物湖北大戟的莖葉。苦、性涼、有毒,分布于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生于海拔200-3000米山溝、山坡、灌叢、草地、疏林等地,種群數(shù)量較大。 主治消積除脹;瀉下逐水;破瘀定痛;主食積臌脹;二便不通;跌打損傷味甘。

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無毛。根粗線形,長達十多厘米,直徑3-5毫米。莖直立,上部多分枝。高50-100厘米,直徑3-7毫米。葉互生,長圓形至橢圓形,變異較大,長4-10厘米,寬1-2厘米,先端圓,基部漸狹,葉面綠色,葉背有時淡紫色或紫色;側(cè)脈6-10對;葉柄長3-6毫米;總苞葉3-5枚,同莖生葉;傘幅3-5,長2-4厘米;苞葉2-3枚,常為卵形,長2-2.5厘米,寬1-1.5厘米,無柄花序單生于二歧分枝頂端,無柄;總苞鐘狀,高約2.5毫米,直徑2.5-3.5毫米,邊緣4裂,裂片三角狀卵形,全緣,被毛;腺體4>圓腎形,淡黑褐色。雄花多枚,明顯伸出總苞外;雌花1枚,子房柄長3-5毫米;子房光滑;花往3,分離;柱頭2裂。蒴果球狀,長3.5-4毫米,直徑約4毫米,成熟時分裂為3個分果爿。種子卵圓狀,灰色或淡褐色,長約2.5毫米,直徑約2毫米,光滑,腹面具溝紋;種阜具極短的柄?;ㄆ?-7月,果期6-9月。1

生長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3000米山溝、山坡、灌叢、草地、疏林等地,種群數(shù)量較大。

分布范圍產(chǎn)于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文縣)、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和云南等地。分布于俄羅斯(遠東)。模式標本采自湖南。1

主要價值根有消疲、逐水、攻積之功效;莖葉有止血、止痛的功效;但據(jù)云有毒,宜慎用。

【藥 材 名】九牛造莖葉

【植物形態(tài)】大戟科植物九牛造,學名支柱蓼。2

【拉 丁 名】Euphorbia hylonomaHand.-Mazz.(原植物九牛造)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藥大戟科植物

【藥用部位】九牛造的莖葉。

【性味歸經(jīng)】甘、苦、平入肝、脾二經(jīng)。

【功效主治】止血、止痛、生肌。治外傷出血、消腫止痛。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曬干研粉敷外傷;鮮者搗敷無名腫毒。

【古籍考證】出自《陜西中草藥志》。

【參考出處】《陜西中草藥志》

圖片參考資料來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