吮指是指將拇指或其他手指置于口內,并施加吮吸力量。是非營養(yǎng)性吮吸的一種表現(xiàn),即除了獲得營養(yǎng)之外的吮吸行為,其發(fā)生率與年齡有很大關系。在1歲以內,幾乎所有的嬰兒都會看到有非營養(yǎng)性吮吸的現(xiàn)象,在嬰兒期末期發(fā)生率直線下降。美國的一份研究結果顯示:1歲到4歲,吮指的發(fā)生率從31%降到了12%。如果3歲以上的兒童仍有吮指行為,一般可以認為是口腔不良習慣。發(fā)病原因
吮指的病因不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吮吸在粘膜上會產(chǎn)生愉快的感覺。而隨著兒童心理上的成熟,他們會趨向放棄這種習慣帶來的愉悅。多數(shù)正常兒童在2歲或3歲時終止吮指習慣。如果看到有5歲或更大的孩子吮指,則可能是某種潛在的心理問題的表現(xiàn)。吮吸不足理論認為,吸吮是嬰兒與生俱來的欲望。當大量的吮吸需求沒有被滿足時,就表現(xiàn)出非營養(yǎng)性吮吸。有研究證實母乳喂養(yǎng)時間短與吮指不良習慣有關。另外,也有認為吮指與饑餓時尋求安慰、緊張焦慮、父母與孩子感情交流不夠等因素有關。
疾病危害吮指習慣持續(xù)會對牙列產(chǎn)生影響,造成錯牙合畸形,尤其是持續(xù)到混合牙列期時。吮指的壓力可以造成上前牙前突、影響下前牙萌出,導致前牙深覆蓋、前牙開牙合。在后牙區(qū)可以造成上頜牙弓寬度減少以及后牙反牙合,另外,腭蓋高拱以及末端平面和磨牙關系改變也有報道。錯牙合畸形的類型與拇指或食指放置的位置、習慣的持續(xù)時間、強度和頻率有關。
疾病治療吮指習慣的糾正一般分不同的年齡。一般認為吮指習慣在4歲前停止,對咬合的影響很小,是暫時性的。因此,在4歲之前一般不加干預,主要是教育家長進行嚴密觀察。4-6歲之間,主要是采用語言教育、提醒或獎勵的方法鼓勵孩子戒除不良習慣。語言教育主要是告知孩子吮吸會造成牙頜面的改變,影響美觀。提醒治療是采用一些方法提醒孩子不要把手指放到嘴里。如將手指纏上膠布或繃帶,或者戴用不分指的手套,在手指上涂苦味劑。一定要向孩子講清楚這些只是提醒而不是懲罰措施。獎勵方法是孩子和家長之間建立起一個約定,孩子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破除不良習慣就會得到獎勵。自制一份日歷,若孩子一整天沒有不良習慣,則在日歷上貼上一顆小星星。在規(guī)定的時間段結束時,達到了約定的條件,則給予獎勵,該過程中應不斷地口頭表揚鼓勵孩子。
6歲以后若不良習慣持續(xù),孩子確實有愿望希望戒除不良習慣,只是做不到,可以采用口內矯治器的方法,通??纱饔秒駲凇R话?-6月內可明顯改善,然后需要繼續(xù)保持6個月。矯治器的成功需要孩子的合作。開始戴用時會有發(fā)音和進食的不習慣,很快就可適應。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