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斑,也稱黃褐斑,為顏面部對稱而局限性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通常對稱分布于前額、顳部和顴部)。多見于中青年女性。
病因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認為與妊娠、內(nèi)分泌、口服避孕藥、日光、化妝品、種族、遺傳等因素有關。常見于婦女妊娠期、口服避孕藥者(20%),妊娠3~5月時(可能系雌激素刺激黑素細胞與黃體酮聯(lián)合使黑色素產(chǎn)生增加所致),面部出現(xiàn)黃褐色斑,亦稱妊娠斑,分娩后色素斑可減輕或逐漸消失。卵巢、子宮疾患、性腺機能異常、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者亦可發(fā)生本病。未婚婦女、未孕婦女、放置節(jié)育環(huán)及男性患者也可發(fā)病。某些慢性疾病如肝炎、結(jié)核、慢性乙醇中毒、服用某些藥物(如光敏性藥物、某些抗驚厥藥物)等也可發(fā)生黃褐斑。日光照射與黃褐斑的發(fā)生和加重也有一定關系,280nm~400nm紫外線可增強黑色素細胞活性,引起色素沉著,應用遮光劑可使病情減輕。
臨床表現(xiàn)好發(fā)于女性,中青年。皮損為黃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常對稱分布于顴部和頰部,呈蝴蝶形;或累及前額、鼻、口周和頦部呈不規(guī)則形;皮疹光滑,無鱗屑。夏季紫外線照射后,顏色加深,冬季減輕。無自覺癥狀及全身癥狀。
目前也有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分為表皮型、真皮型、混合型,以及面上部型、面中部型、全面部型等。
檢查1.Wood燈檢查
照射后皮損顏色加深提示為表皮色素增加。
2.組織病理
表皮尤其是基底細胞中黑色素增多,但黑色素細胞數(shù)量并不增加,真皮淺層可見少許嗜黑素細胞和游離黑素。
3.其他檢查
婦科檢查有無婦女病,檢查肝功能等。
診斷1.常見于部、頰部,也可見于額、鼻、唇、頦、眶周等部位。
2.為淡褐色至深褐色、淡黑色斑片,形狀不規(guī)則,邊緣較明顯。
3.無自覺癥狀。
鑒別診斷1.雀斑
皮疹分散而不融合,斑點較小,夏重冬輕或消失,有家族史。
2.Riehl黑變病
皮疹好發(fā)于額、頰和頸側(cè),除色斑外,還可見局限性毛細血管擴張及粉狀鱗屑,使皮膚呈特征性“粉塵”外觀。
3.阿狄森病
為彌漫性青黑或褐紅色斑片,見于面部以及外生殖器、乳暈等處,且有乏力、血壓低、體重減輕等全身癥狀。24h尿的17羥、17酮減少。
4.Civatte皮膚異色癥
多發(fā)于中老年婦女,在淡紅褐或青銅色斑疹中有毛細血管擴張和表淺萎縮性淡白點。
5.顴部褐青色痣
為局限發(fā)生于顴部、顳部的不融合的灰褐色、褐青色斑點,組織病理為表皮正常,真皮上部可見散在黑素細胞。
治療目前尚無滿意的療法。有病因者盡量去除病因,服用避孕藥者應停服。避免日曬,外用遮光劑,慎用化妝品。對光照影響較明顯的患者,外出時可外用遮光劑,如5%二氧化鈦霜,同時嚴格避光,使用SPF≥15的防曬霜,避免過度日曬。保持良好心情、心態(tài)、充足睡眠。
1.全身治療
(1)口服大劑量維生素C與維生素E:維生素C能將顏色較深的氧化型色素還原為色淺的還原型色素,并能將多巴醌還原為多巴,從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維生素E有對LPO生成抑制作用,二者并用有協(xié)同作用。
(2)谷胱甘肽與維生素C并用: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三種氨基酸組成的三肽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活性巰基,巰基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從而抑制黑素的形成。
(3)口服傳明酸、氨甲環(huán)酸等治療。
2.外用療法
2~5%氫醌(避光保存)、0.01%維A酸霜(如無效可增加濃度到0.025%~0.1%)、(0.1%維A酸、5%氫醌、0.1%地塞米松)混合配制的霜劑、1~4%曲酸霜、20%壬二酸霜、2%熊果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霜、果酸、左旋VitC對黃褐斑有一定療效,可使黃褐斑顏色變淺,直至顏色恢復正常。治療期間應連續(xù)用藥(每日1~3次),避免日曬、外用遮光劑等綜合治療。
3.中藥治療
中藥以滋補肝腎、調(diào)和氣血、活血化瘀為主,方劑可選用六味地黃丸、逍遙丸、桃紅四物湯加減或杞菊地黃丸等。
4.激光治療
強脈沖光、Q開關1064nmND:YAG激光(大光斑、低能量,如MedLiteC6等、飛頓大Q)、點陣激光(點陣紅寶石激光、1550nm非剝脫點陣激光等)、皮秒激光等,作用原理包括選擇性光熱作用、光調(diào)作用等,可以淡化、治療黃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