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梭狀芽胞桿菌傷口感染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梭狀芽胞桿菌傷口感染可表現(xiàn)為局灶性蜂窩織炎,局部或擴散性肌炎,或最為嚴重的進行性肌壞死(氣性壞疽)。感染可在受傷后數(shù)小時或數(shù)日后發(fā)生,常發(fā)生于嚴重擠壓傷或穿透傷后組織壞死的肢體,類似的擴散性肌炎或肌壞死癥也可發(fā)生于手術傷口,特別是有閉塞性血管病的患者。

病因梭狀芽胞桿菌感染是梭狀芽胞桿菌侵入機體后,在體內(nèi)生長、繁殖,致機體的正常功能、代謝、組織結(jié)構(gòu)受到破壞,引起組織損傷性病變的病理反應??稍谑軅髷?shù)小時或數(shù)日后發(fā)生。本菌屬細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常存在于土壤、人和動物腸道以及腐敗物中。多為腐物寄生菌,少數(shù)為致病菌,能分泌外毒素和侵襲性酶類,引起人和動物治病。易感因素:①外傷 嚴重擠壓傷或穿透傷后組織壞死的肢體;②原發(fā)病 擴散性肌炎、肌壞死癥、閉塞性血管??;③其他 手術傷口。

臨床表現(xiàn)1.局灶性蜂窩織炎

是軟組織的急性感染,是一種嚴重的疾患,如果診斷不及時或未能得到積極和合理的治療,甚至危及生命。

2.肌炎

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彌漫性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變。

3.擴散性肌壞死癥

肌壞死癥時可觀察到壞死的肌組織,受累的肌肉呈無光澤的品紅色,然后深紅色,最后為灰綠色或紫斑色,X線檢查可顯示局部產(chǎn)氣,CT和磁共振可幫助確定氣體和壞死的范圍。

檢查1.肌肉視診

肌壞死癥時可觀察到壞死的肌組織,受累的肌肉呈無光澤的品紅色,然后深紅色最后為灰綠色或紫斑色。X線檢查可顯示局部產(chǎn)氣,CT和磁共振可幫助確定氣體和壞死的范圍。

2.細菌培養(yǎng)

傷口滲出物應送檢培養(yǎng)厭氧和需氧菌,梭狀芽胞桿菌可從純培養(yǎng)分離獲得,也可與其他厭氧菌或/和需氧一起培養(yǎng)。

3.涂片鏡檢

涂片可顯示為革蘭陽性梭狀芽胞桿菌。芽胞呈圓形或卵圓形,直徑大于菌體,位于菌體中央,極端或次極端,使菌體膨大呈梭狀,故得名。典型的滲出物中幾乎沒有多形核白細胞,用蘇丹染色可顯示游離的脂肪球。

診斷根據(jù)病史、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資料可以診斷。

鑒別診斷其他厭氧或需氧性細菌,包括腸桿菌和類桿菌,鏈球菌和葡萄球菌屬,單獨或混合感染,??梢鹜鈧曰蚴中g后傷口的嚴重梭狀芽胞桿菌樣蜂窩織炎,廣泛的筋膜炎或氣性壞疽,若涂片顯示大量的多形核白細胞和大量呈鏈狀排列的球菌,則應考慮厭氧性鏈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大量的革蘭陰性桿菌可表明系某種腸桿菌或類桿菌感染,測定傷口或血液中的特異性抗原毒素僅對少數(shù)通過外傷獲得的肉毒中毒病例有幫助,梭狀芽胞桿菌也可出現(xiàn),但無重大意義。

治療1.無厭氧菌感染

偶然發(fā)現(xiàn)在細菌培養(yǎng)檢查中發(fā)現(xiàn)梭狀芽胞桿菌的情況。

(1)無癥狀 不必治療。

(2)有感染癥狀出現(xiàn) 醫(yī)生應憑經(jīng)驗,迅速及時地應用合適的抗生素。

2.有厭氧菌感染的梭狀芽胞桿菌傷口感染

(1)補充液體 補充從胃腸道丟失的液體和電解質(zhì),亦可通過口服葡萄糖鹽水來補充氯化鈉的丟失。同時糾正酸中毒。

(2)引流和清創(chuàng) 徹底引流和清創(chuàng)常比抗生素更重要。

(3)抗生素治療 早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如替卡西林與克拉維酸鉀合用,氨芐青霉素與舒巴坦合用。①青霉素G,仍是抗梭狀芽胞菌的首選藥物,對嚴重蜂窩織炎和肌肉壞死癥應立即靜脈滴注;②甲硝唑(滅滴靈),亦有較好療效。重癥者可靜滴。③還可酌情應用紅霉素、氯霉素等,氯霉素和甲硝唑?qū)Υ蠖鄶?shù)厭氧菌有效,包括梭狀芽胞桿菌和某些對紅霉素,四環(huán)素和克林霉素耐藥的菌株;④對傷口肉毒中毒,在毒型未能鑒定之前應給予多價抗毒素(A,B,E混合三聯(lián)抗毒素),一次肌內(nèi)注射或靜脈注射。重癥病例,減量或停藥均不宜過早。當毒素型別明確時,應采用同型抗毒素血清注射。

(4)高壓氧治療 對肢體廣泛肌肉壞死癥可能有幫助,可作為抗生素和外科手術治療的補充療法。高壓氧療法似乎有潛在的組織搶救作用,若早期進行高壓氧治療可降低病死率和發(fā)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