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綠假單胞菌又稱綠膿桿菌,屬假單胞菌屬,是一種需氧的革蘭陰性桿菌。皮膚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常發(fā)生在持續(xù)潮濕的損害部位,尤其在嬰兒的臍周、燒傷的表面,在浸漬的趾蹼、外耳道及耳郭亦常發(fā)生。
病因綠膿假單胞菌屬為革蘭染色陰性需氧菌,存在于土壤、塵埃、水和少數人體腸道中,亦可暫時寄生于皮膚,主要寄生在肛門、生殖器部位、腋窩和外耳道等處。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不致病,當機體抵抗力低下時可致病,還可引起病人死亡。典型的菌株產生藍綠色綠膿菌青素和黃綠色綠膿黃素兩種色素,系統(tǒng)性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可招致敗血癥,患者有發(fā)熱、黃疸、脾大,并可發(fā)生肺炎、泌尿系感染、腦膜炎。皮膚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常發(fā)生在持續(xù)潮濕的損害部位,尤其在嬰兒的臍周、燒傷的表面,在浸漬的趾蹼、外耳道及耳郭亦常發(fā)生。
臨床表現皮膚感染可有以下多種類型:
1.壞疽深膿皰病
又稱壞疽性臁瘡,常見于白血病、嚴重燒傷、三系細胞減少、癌癥晚期或某些嚴重的消耗性疾病患者。臨床特點為成群的水皰,周圍繞有紫紅色紅暈,水皰內容迅速變成出血性,破后形成圓形潰瘍,中心有黑色壞死性痂皮。損害主要發(fā)生于四肢、臀部。可引起綠膿桿菌敗血癥、蜂窩織炎,并可見有斑丘疹、斑塊和結痂。病情嚴重者可伴有體溫不升、口渴、腹脹、幻覺和暈厥。水皰內可查出革蘭陽性桿菌,血培養(yǎng)有綠膿桿菌。
2.綠甲綜合征
感染局限于指端,臨床特點為指甲剝離。甲剝離區(qū)呈淡綠色,如患者接觸水可發(fā)生甲溝炎。
3.外耳道炎
綠膿桿菌感染局限于外耳道,約占外耳道炎70%,表現為外耳道腫脹、浸漬和疼痛。
4.銅綠假單胞菌趾蹼感染
感染的特征是趾蹼部位界限清楚的浸漬,有時被染成綠色,在伍氏燈下呈現綠色熒光。局部炎癥加重可有膿液或漿液分泌物滲出,伴有周圍組織紅斑水腫,也可繼發(fā)念珠菌感染。
5.銅綠假單胞菌性毛囊炎
皮膚上發(fā)生毛囊性丘疹、水皰、膿皰,系因在綠膿桿菌污染的水中水浴而患病,又稱浴池毛囊炎。自覺瘙癢,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低熱、乏力、頭痛、肌痛、嗜睡及胃腸道癥狀,病程約7天。
6.銅綠假單胞菌龜頭炎
常由于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抗生素和抗真菌劑引起寄生的銅綠假單胞菌繁殖而致病。臨床表現為龜頭發(fā)生深在的糜爛、滲出,自覺疼痛,通常無全身癥狀。
7.耳郭軟骨膜炎
耳部皮膚外傷,如手術、耳針等傷及軟骨膜感染綠膿桿菌所致。初起嚴重疼痛,伴有全身發(fā)熱,局部紅腫,加重時可形成膿腫。由于積膿壓迫,可導致軟骨缺血性壞死,形成耳部畸形。
診斷根據臨床皮損特點及組織病理:表皮細胞有液化變性,核固縮。真皮可見毛細血管擴張和水腫,在膠原纖維束之間可見大量細菌侵入。即可診斷。
治療1.應用多黏菌素B或多黏菌素E、新霉素、慶大霉素等。
2.保持局部清潔,清除壞死組織,用上述抗生素軟膏。
3.綠甲綜合征型除全身治療外,局部用0.1%多黏菌素B溶液沖洗,1%醋酸液涂擦。
4.龜頭炎滲出多時局部用鋅銅液濕敷,滲出少時可用敏感的抗生素乳劑。
5.平時避免外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