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
又叫蝙蝠,灰黑色,有很薄的肉翅,它的翅膀與四只腳、尾巴相連。六、七月出來,十一、十二月藏在洞中。白天休息,晚上出來覓食,它喜歡吃蚊蟻。
詳細情況
編號:303
定名人:(Schreber)
年代:17741
原始文獻:Saugeth, I, pl.54(text, p.167)
模式產(chǎn)地:法國 (France)
國內(nèi)分布:陜西, 新疆, 江西, 四川, 云南, 臺灣
伏翼pipistrelle基本內(nèi)容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伏翼屬(Pipistrellus)約40~50種蝙蝠的統(tǒng)稱,廣布於世界各地。體色淺灰、褐、淺紅或黑色,體長約3.5~10公分(1.4~4吋),尾長2.5~6公分。飛行方向飄忽不定,黃昏時比大多數(shù)蝙蝠出現(xiàn)得早,有時甚至白天飛行。代表種有歐亞大陸的伏翼(P. pipistrellus)和北美洲的東方伏翼(P. subflavus)和西方伏翼(P. hesperus)。
附方治療久瘧不止:取七只蝙蝠,去頭、足、翅、搗爛,做成梧子大的丸子,每次雞叫時服用一丸。
治療多年的頸部淋巴結(jié)結(jié)核:用蝙蝠一只,貓頭一只,都撒上黑豆,火燒以至骨化,研末外涂,干了可用油調(diào)敷患處,并內(nèi)服連翹湯。
治療內(nèi)外障翳:將夜明砂炒過后研末,放入豬肝內(nèi)煮,吃肉喝湯。效甚佳。
治療小兒雀日:將夜明砂炒后,再將豬膽汁加入和勻,做丸如綠豆大小,每次用米湯送下五丸2。
釋名: 蝙蝠、天鼠、仙鼠、飛鼠、夜燕。
氣味: 伏翼:咸、平、無毒。
天鼠屎(亦名鼠法、石肝、夜明砂、黑砂星):辛、寒、無毒。
主治: 伏翼:
1、上焦發(fā)熱,白晝貪眠。用五兩重的蝙蝠一個(連腸、骨炙燥),云實(炒)五兩、威靈仙三兩,牽牛(炒)、莧實
各二兩,丹砂、鉛丹各一兩,膩粉半兩,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七丸,木通湯送下。此方名“仙乳丸”。
2、久咳上氣,多年服藥無效。有蝙蝠除去翅、足,燒焦,研為末,米湯送服。
3、久瘧不止。用蝙蝠一個(炙)、蛇蛻一條(燒)、蜘蛛一枚(去足、炙)、鱉甲一枚(醋炙)、麝香半錢,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溫酒送下。此方名“伏翼丸”。
4、小兒驚。用入蟄蝙蝠一個,在蝠腹中放入成塊朱砂三錢,煅存性,待冷后研為末,分四次空心服下。如兒齡很小,則分五次服,都用開水送下。
5、多年瘰疬。用蝙蝠一個、貓頭一個,都撒上黑豆,燒到至骨化,研為末,敷患處。如瘡已干,則調(diào)油敷涂。內(nèi)服連翹湯。
天鼠屎:
1、內(nèi)外障翳。用夜明砂末化入豬肝內(nèi),煮食并飲汁。有效。
2、青盲不見。用夜明砂(糯米砂黃)一兩、柏葉(炙)一兩,共研為末,加牛膽汁調(diào)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夜睡覺時,以竹葉湯送服二十丸,至五更時,再用米湯送服二十丸,至病愈為止。
3、小兒夜盲。用夜明砂,炒過,研細,加豬膽汁調(diào)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五丸,米湯送下。又方:用夜明砂、黃芩,等分為末,取淘米水煮豬肝的汁水每次調(diào)服半錢。
4、五瘧不止。用夜明砂末,每以冷茶送服一錢,立效。又方:治瘧發(fā)作時,經(jīng)久不愈。有夜明砂五十粒、朱砂半現(xiàn)金、麝香一錢,共研為末,加糯米飯做成丸子,如小豆大。發(fā)病前開水送服十丸。
5、咳嗽不止。用蝙蝠去翅、足,燒為末。每服一錢,飯后服,開水送下。
6、耳出汁用。用夜明砂二錢、麝香二分,共研為末,先將患處揩干凈。然后把藥末敷上。
7、潰腫排膿。用夜明砂一兩、桂半兩、乳香一分,共研為末,加干砂糖半兩,水調(diào)勻,敷患處。
亞種伏翼新疆亞種(學名:Pipistrellus pipistrellus bactrianus),Satunin于1905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布于新疆(南部)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chǎn)地在土庫曼斯坦。
伏翼指名亞種(學名:Pipistrellus pipistrellus pipistrellus),Schreber于1774年命名。分布于臺灣島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chǎn)地在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