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看朱諾借助地球“彈弓”奔向木星

中國科普博覽
原創(chuàng)
中國科協(xié)、中科院攜手“互聯(lián)網(wǎng)+科普”平臺,深耕科普內(nèi)容創(chuàng)作
收藏

5年前,它從地球出發(fā),2年后,它又回來了,從地球偷了一顆“能量核”,這才壯膽踏上征程,向著太陽系那顆最危險、最巨大的行星飛去。今天,它到了。
它是誰?它是追求真理,能透過迷霧看見真相的朱諾號。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2011年8月5日發(fā)射,2016年7月5號到達木星(本文部分圖片來源:NASA)

返回為何故
木星距離太陽平均7.78億公里,是地球與太陽距離的5.2倍。
要想去木星,還真是不容易,先要克服地球重力,逃出地球后還得繼續(xù)克服太陽引力,因為這是在做遠離太陽的飛行,到了木星周圍后還得減速。
算起來,這一路需要的燃料實在是太多了!幸好,太陽系有不少“彈弓”,而地球就是其中之一。
朱諾號飛出地球兩年后,于2013年10月再次返回,目的是讓地球這把“彈弓”狠狠地“彈”它一下,以便獲得能飛往木星的速度。


引力彈弓原理可以如上圖理解,地球與太陽之間有引力,看不見,可以用繩子代替。飛船靠近地球飛行時,受到地球強大引力拉扯,這種無形的拉扯也看不見,但可以用中間成年人和小孩手拉手表示。

如上圖,地球以30公里每秒的高速向右運動,而飛行器逐漸向地球靠近,然后貼著地球飛一段時間,此過程中,飛船一直受到地球無形引力的強力拉扯,最后離開——這就是引力助推的原理。

引力助推結束后,朱諾號相對太陽的速度大大增加,而地球呢,因為中途拉扯了一下朱諾號,故速度會有所減慢,只是因為地球的質(zhì)量實在太大了,減小的速度可完全忽略不計。
木星探測小史
行星探測總體分兩種——“飛掠”和“環(huán)繞”。最難的是飛過去后還要環(huán)繞行星運行,而最簡單的當然是飛掠,因為不用減速呀,在太空航行中減速可一點不像你開車時減速,一腳剎車下去車就停了,費油不多。真空中的減速跟加速一樣都需要耗費燃料。其實,還有比飛掠更簡單的,那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頭撞上去就拉倒。
造訪過木星的探測器大家聽得也多了,跟其他探測器相比,朱諾號牛在何處?
沒有對比就看不到差距,咱們從頭說。


名字:先驅(qū)者10號;發(fā)射時間:1972年3月3日;任務類型:飛掠

名字:先驅(qū)者11號;發(fā)射時間:1973年4月6日;任務類型:飛掠
先驅(qū)者11號飛掠木星后,又來到土星。

名字:旅行者1號;發(fā)射時間:1979年3月5日;任務類型:飛掠

名字:旅行者2號;發(fā)射時間:1977年8月20日;任務類型:飛掠
旅行者2號飛掠木星、土星和天王星后,又來到海王星。

名字:尤利西斯號;發(fā)射時間:1990年10月6日;任務類型:飛掠

名字:卡西尼-惠更斯號;發(fā)射時間:1997年10月15日;任務類型:飛掠

名字:新地平線號;發(fā)射時間:2006年1月19日;任務類型:飛掠

名字:伽利略號;發(fā)射時間:1989年10月18日;任務類型:環(huán)繞

以上就是曾經(jīng)造訪過木星的探測器,其中,只有伽利略號采取了環(huán)繞木星軌道的方式。
既然伽利略號都已經(jīng)環(huán)繞木星軌道仔細探查過木星了,為何還要再發(fā)射朱諾號?有錢也不能這樣浪費呀。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伽利略號當時出現(xiàn)了較大的問題,它的高增益天線打開時出了錯,并造成了嚴重的后果。本來幾分鐘就能往地球發(fā)回一張照片,出錯后變成了好幾周才能發(fā)回一張。(后來隨著計算機科學的進步,多少彌補了伽利略號的失誤。)
挑重任的朱諾號


朱諾號航行路徑,圖中藍色的線為地球軌道,白色的線為朱諾號航行路徑。


朱諾號采用高離心橢圓繞極軌道,距離木星極地最近為4300千米高,
距離木星最遠時,遠在木衛(wèi)四之上。

采用這種高離心橢圓軌道的好處是,可以避免探測器長時間接觸木星的強輻射。
太陽系內(nèi),沒有任何一顆行星的磁場比木星強。與地球磁場相比,木星的磁場強度實在是強太多,具有極強的捕獲粒子并使粒子加速的作用,這會產(chǎn)生可怕的輻射,對探測器造成致命危害。


磁層中的強大電流在木星的極區(qū)形成像地球那樣的極光,不同的是,木星的極光是永久性的,
圖為2016年6月30日,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的木星極光。

為對抗木星的強輻射,朱諾號使用1厘米厚的鈦金屬來遮罩內(nèi)部的電子儀器。而因為強輻射,朱諾號攜帶的可見光相機和望遠鏡將會在繞行木星僅7圈后報廢。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朱諾號上有人,他能活多久……


朱諾號上使用的太陽能電池板。以往飛掠或者環(huán)繞木星的所有探測器,全都使用同位素核電池為設備供電,唯有朱諾號例外,有兩個原因,一是當時核電池的原料钚-238短缺,二是太陽能發(fā)電效率的提高。

在地球周圍,朱諾號上太陽能電池板最高功率可達12-14千瓦;而遠離太陽,到達木星后,朱諾號獲得的陽光只有在地球周圍的4%,此時,功率只有486瓦,而木星的強輻射又將使功率降到420瓦。這3塊太陽能電池板是迄今為止,人類使用太陽能最遙遠的地方。

朱諾號還攜帶了三個鋁制的樂高人偶像,分別代表伽利略(左)、木星之神朱庇特(右),以及朱庇特的妻子朱諾(中),她手持放大鏡,象征她追求真理。羅馬神話中,朱庇特拉起云彩遮擋自己,以隱藏自己的行為;而朱諾可以看穿云霧,揭露她丈夫的本性。這也是朱諾號名字的由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希望,朱諾號能“撥開”木星的厚厚云層,一探究竟。

同時還攜帶了向伽利略致敬的銘牌,也是航空等級的鋁制品,由意大利提供,伽利略是意大利人。

400多年前,當伽利略第一次拿起望遠鏡觀察木星并發(fā)現(xiàn)木星的4大衛(wèi)星時,他不可能想到,未來有一天,偉大的人類會將他的樂高人偶和銘牌在28億公里的航行后,送到讓他名垂千古的巨大行星上。
2017年10月,朱諾號將完成使命,此時,它將改變軌道并沖入木星大氣燒毀。費了老大勁才環(huán)繞木星,為何不讓它繼續(xù)繞下去?留個紀念不好嗎?原來,科學家們擔心,可能攜帶有地球微生物的朱諾號會落入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木衛(wèi)二歐羅巴,假如撞上去了,日后人類若發(fā)現(xiàn)木衛(wèi)二真的有生命,那么,算誰的呢?
“歐羅巴上的生命說:誰的都不是,我是雜交的。”
“NASA:糟糕,這次搞大了!”
每天,每個人都在埋頭干自己的事,似乎,我們每個人一生的眼界也就那么一點點,但其實不是,有一個叫做朱諾號的探測器正在那個極其遙遠的地方,為你為我,揭開神秘木星和太陽系的奧秘,祝愿朱諾號未來一切順順利利。

內(nèi)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