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楝,中藥名。為楝科植物杜楝Turraea pubescens Hellen 的枝葉。分布于廣東、海南。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瀉之功效。常用于泄瀉,痢疾,咽喉腫痛,外傷出血。
入藥部位枝葉。
性味味苦,性涼。
歸經(jīng)歸心、肝、肺、脾、胃、大腸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收斂止瀉。
主治泄瀉,痢疾,咽喉腫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采集加工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干。
形態(tài)特征灌木,高2-3米;幼枝被黃色柔毛,后變無毛,褐色,有縱條紋。葉片橢圓形或卵形,有時倒卵形,長5-10厘米,寬2-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通常楔形或有時近圓形,兩面均被疏柔毛,幼時尤甚,側(cè)脈每邊8-10條,背面略凸起,全緣,有時有不明顯的疏鈍齒或淺波狀;葉柄通常長5-10毫米,被黃色柔毛??偁罨ㄐ蛞干蕚惴炕ㄐ驙?,總花梗極短,有花4-5朵,被絨毛;小苞片披針形,被短絨毛;花梗長約1.2厘米;花萼短,鐘狀,外面被絨毛,長2-3毫米,頂端5齒裂,裂齒三角形;花瓣5,白色,線狀匙形,長3-4.5厘米,寬5-6厘米,頂端急尖;花藥10,著生于雄蕊管的裂齒之下,雄蕊管長而狹窄,上部略膨大,4-5裂,裂片比花藥長1-2倍,通常復2深裂,無毛;花盤高約1毫米,包圍子房的基部,無毛;子房短,5室,花柱長,伸出于雄蕊管外,柱頭瓶狀。蒴果球形,直徑1-1.5厘米,有種子5顆;種子長橢圓形,通常彎曲如新月狀,長7毫米,寬3毫米?;ㄆ?-7月,果期8-11月。
生長環(huán)境生于低海拔或近海邊的灌木林中。分布于廣東、海南。
相關(guān)論述《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解毒,收斂,止瀉。主治急、慢性菌痢,泄瀉,咽喉炎,內(nèi)外傷出血?!?/p>
123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褚克丹 - 教授、主任中藥師、博士和碩士生導師 -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