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科普中國]-二蹺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①指陰蹺、陽蹺兩脈的聯稱。②指陰蹺、陽蹺兩脈起始部的穴位,即照海、申脈。

解讀1、陰蹺脈,自然骨(舟骨粗隆)后方的照海穴起始,經過內踝,沿下肢內側向上,進入陰部,向上沿著胸腔里面,入于缺盆(鎖骨上窩),再上行,從結喉旁人迎穴的前邊出來,經顴部內側,到目內眥,與太陽、陽蹺脈相會。

2、陽蹺脈,自足跟外側的申脈穴起始,經外踝上行腓骨后緣,沿股部外側,經髖、脅,至肩膀外側,沿頸上至口吻,到目內眥,與太陽、陰蹺脈會合,再上行經額,與足少陽經合于風池。

3、照海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局部解剖: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部為脛神經本干;在拇趾外展肌止點;后方有脛后動、靜脈通過。

4、申脈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局部解剖:布有腓腸神經,在腓骨長、短肌腱上緣,有外踝動脈網通過。

中醫(yī)應用1、陰蹺脈發(fā)生病變,主要表現為嗜睡、癃閉等。

2、陽蹺脈發(fā)生病變,主要表現為失眠,目痛從內眥始等。

3、照海

主治:咽干,目赤腫痛,失眠,癲癇,胸痛,驚恐不寧,小便淋瀝,月經不調,痛經,赤白帶下,陰挺,陰癢,疝氣,便秘;咽炎,扁桃體炎,前列腺炎,胎盤滯留,下肢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神經衰弱等。

刺灸法:直刺0.5~0.8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min。

4、申脈

主治:頭痛,眩暈,失眠,癇證,癲狂,腰痛腿寒,外踝腫痛,腳氣,半身不遂,目赤痛,鼻衄;腦脊髓膜炎,內耳眩暈癥,面神經麻痹,頸,腋淋巴結炎,坐骨神經痛,精神分裂癥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min。

12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王濟 - 副主任醫(yī)師 -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