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氣中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氣中,經(jīng)外奇穴名。出自《醫(yī)學綱目》。別名氣沖。位于腹中部正中線,左右旁開各1.5寸,平臍下1.5寸處,即氣海穴兩側(cè)1.5寸處,左右計2穴。布有第11肋間神經(jīng)。主治腹痛,腸鳴,腹脹,腹瀉,腸痙攣,婦人血虛,氣喘,貧血等。直刺1-2.5寸;可灸。

名稱釋義氣,元氣;中,中間。該穴位于氣海之旁,又近下腹之中部。故名。

治法先補后瀉。

定位位于腹中部正中線,左右旁開各1.5寸,平臍下1.5寸處,即氣海穴兩側(cè)1.5寸處,左右計2穴。

解剖在腹直肌及其鞘處,深部有小腸;有第11肋間動、靜脈分支,外側(cè)為腹壁下動、靜脈;布有第11肋間神經(jīng)。

主治腹痛,腸鳴,腹脹,腹瀉,腸痙攣,婦人血虛,氣喘,貧血等。

操作直刺1-2.5寸,局部脹痛,有時向下腹擴散,留針40分鐘;灸3-5壯,或溫灸5-15分鐘。

臨床運用現(xiàn)代常用于治療消化不良,腹痛長鳴,胃下垂,胃腸功能紊亂,腸粘連,膀胱炎等。

配伍配天樞、足三里治急性腸炎;配神闕、上巨虛治慢性腸炎;配中極、三陰交治遺尿等。

附注該穴是診斷腸痙攣的定性穴。

相關論述《醫(yī)學綱目》:“……氣沖在氣海旁各一寸半。針二寸半。灸五十壯?!薄皨D人血虛氣喘,氣中,在氣海旁一寸半。針入二寸半。先補后瀉?!?/p>

12345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吳曉 - 副主任醫(yī)師 - 西南醫(yī)科大學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