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技能概念
人們在頭腦中借助于內部語言表示事物映象,以極簡約的方式進行智力活動,這是智力技能,如閱讀技能、寫作構思技能、運算和解題技能等。熟練的智力技能是人們順利完成各種智力任務的重要條件。在智力技能的形成和發(fā)展中,內部言語起著重要的作用。1
特點(1)動作對象的觀念性。心智活動的對象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主觀映像,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主觀映像,是客觀事物的主觀表征,是知識和信息。所謂客觀事物的主觀表征,即客觀事物的特性與人腦內部的某些信號特性之間的一種標定關系(mapping),它們之間是一種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兩者雖有聯(lián)系,但不能等同??陀^事物的主觀表征,屬于主觀觀念的范疇。因此,心智活動的對象具有觀念性。
(2)動作執(zhí)行的內潛性。由于心智活動是對觀念性對象進行的加工改造,是借助于構造機能上與機能上不同于外部語言的內部言語進行的,只能通過對其對象的變化的而判斷活動的存在。因而,心智活動的執(zhí)行,是在頭腦內部進行的,具有內潛性。
(3)動作結構的簡縮性。由于心智活動是借助內部語言這一工具進行的,這就決定了心智動作不像操作動作那樣必須將每一個動作實際做出,也不像外部言語那樣必須把每個動作一一說出。鑒于內部言語是不完全的、片斷的,因而心智動作成分可以合并、省略及簡化。由此,心智動作具有簡縮性。2
動作技能概念動作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
動作技能由一系列外部動作構成,通過人的外部機體運動所完成的合乎法則要求的隨意行動方式,如走路、書寫、跳舞、繪畫等。操作技能主要借助于骨骼、肌肉和相應的神經過程來實現。1
形成運動技能是通過練習逐漸形成的,一般要經過以下階段:
①認知定向階段。即學習有關知識和原理,并對正確的動作模式形成鮮明的視覺表象的過程。在此基礎上,能基本完成單個動作,但呆板、不協(xié)調,不能形成連貫的系統(tǒng)。
②動作系統(tǒng)初步形成階段。這階段開始掌握連貫的動作,注意力從認知轉向運動,從個別動作轉向動作的協(xié)調與組織。
③協(xié)調完善階段。這階段動作已在時間和空間上形成連貫穩(wěn)定的動作系統(tǒng),速度和準確性提高,緊張及多余動作消失。更重要的,這階段意識對動作的控制減弱,達到自動化的水平,調節(jié)動作的反饋方式由視覺控制轉化為動覺控制。這樣,動作的完成擺脫了對視覺及整個意識的依賴,使我們有更好的條件去處理其它的信息(如一邊看稿子一邊打字、一邊開車一邊做導游),使我們能更順利地完成更復雜的任務,也利于根據不斷變化的情況靈活地運用技能。3
特點首先,就動作的對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動的對象是物質性客體或肌肉,具有客觀性。
其次,就動作的進行而言,操作動作的執(zhí)行是通過外部顯現的肌體運動實現的,具有外顯性。
第三,就動作的結構而言,操作活動的每個動作必須切實執(zhí)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結構上具有開展性。2
兩者聯(lián)系運動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區(qū)分不是絕對的,許多運動技能都包含有智力技能的成分,如修車、安裝收音機等;在運用運動技能過程中,常有許多障礙或事故要排除、新的情況要處理,這就需要智力技能與運動技能的統(tǒng)一,如在交通擁擠的路上開汽車。3
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是不同的,但又有密切的聯(lián)系,任何操作技能都離不開大腦的調節(jié)與控制,因而也離不開智力活動的技能。同樣,智力技能的獲得也離不開各種運動技能,這體現了運動技能與智力技能的統(tǒng)一。3
應用技能的成績隨練習的次數與時間增加而提高,主要表現為動作錯誤次數的減少和動作速度的增加。
練習成績隨時間提高的趨勢有以下幾種:
①勻速增長。先快速增長以后增長變緩,增長先慢后快等;
②較為常見的是高原現象。即在練習的中期,練習成績的提高發(fā)生停頓,此后又繼續(xù)提高,不少技能形成都表現為初期成績迅速提高、逐漸停頓、再提高、再停頓等一系列波浪前進的過程;
③高原現象同練習中的疲勞有關,而更可能因為技能的進一步提高,要求舊有技能結構發(fā)生改變,這些都是培養(yǎng)技能時應注意的。
有效的練習應遵遁學習規(guī)律,如確立明確詳細的練習目標、給予充分和及時的反饋、適當分散練習時間以防疲勞、注意遁序漸進等,并根據動作特點決定是采取分解練習還是整體練習。練習還應同原理的掌握、示范動作的表象的建立相結合。3
學前階段是各種能力開始形成的階段,一般還難以形成專門的技能,當然,一些早慧的兒童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兒童可能會在個別方面表現出色。有的幼兒通過艱苦的練習,也可能形成一技之長,如書法、繪畫、彈琴等,但這是較少的。一般地,在學前階段,應全面增長兒童的知識,發(fā)展幼兒的能力,為以后入小學做好準備,反對過早地定向培養(yǎ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