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芹,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水芹Oenanthe javanica (Bl.) DC.的全草。分布幾遍全國。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止血之功效。用于感冒,暴熱煩渴,吐瀉,浮腫,小便不利,淋痛,尿血,便血,吐血,衄血,崩漏,經(jīng)多,目赤,咽痛,喉腫,口瘡,牙疳,乳癰,癰疽,瘰疬,痄腮,帶狀皰疹,痔瘡,跌打損傷。
入藥部位全草。
性味味辛、甘,性涼。
歸經(jīng)歸肺、肝、膀胱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止血。
主治用于感冒,暴熱煩渴,吐瀉,浮腫,小便不利,淋痛,尿血,便血,吐血,衄血,崩漏,經(jīng)多,目赤,咽痛,喉腫,口瘡,牙疳,乳癰,癰疽,瘰疬,痄腮,帶狀皰疹,痔瘡,跌打損傷。
相關(guān)配伍1、治感冒發(fā)熱,咳嗽,神經(jīng)痛,高血壓:鮮水芹菜15-30g。煎服或搗汁服。(《紅河中草藥》)
2、治流行性腦膜炎:鮮水芹適量,洗凈,搗汁半碗內(nèi)服。渣敷天庭穴。(江西《草藥手冊》)
3、治肺癰:鮮水芹全草60g。水煎服。
4、治肺熱咳嗽,百日咳:鮮水芹全草搗爛取汁,每次20-50ml,調(diào)白糖服,日3-4次。(3-4方出自《廣西本草選編》)
5、治小兒食滯發(fā)熱:水芹30g,大麥芽15g,車前子9g(包)。水煎服。(《華山藥物志》)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涂。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慎絞汁服。
采集加工9-10月采割地上部分,洗凈,鮮用或曬干。
形態(tài)特性多年生草本,高15-80厘米,莖直立或基部匍匐?;~有柄,柄長達10厘米,基部有葉鞘;葉片輪廓三角形,1-2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卵形至菱狀披針形,長2-5厘米,寬1-2厘米,邊緣有牙齒或圓齒狀鋸齒;莖上部葉無柄,裂片和基生葉的裂片相似,較小。復(fù)傘形花序頂生,花序梗長2-16厘米;無總苞;傘輻6-16,不等長,長1-3厘米,直立和展開;小總苞片2-8,線形,長約2-4毫米;小傘形花序有花20余朵,花柄長2-4毫米;萼齒線狀披針形,長與花柱基相等;花瓣白色,倒卵形,長1毫米,寬0.7毫米,有一長而內(nèi)折的小舌片;花柱基圓錐形,花柱直立或兩側(cè)分開,長2毫米。果實近于四角狀橢圓形或筒狀長圓形,長2.5-3毫米,寬2毫米,側(cè)棱較背棱和中棱隆起,木栓質(zhì),分生果橫剖面近于五邊狀的半圓形;每棱槽內(nèi)油管1,合生面油管2?;ㄆ?-7月,果期8-9月。
生長環(huán)境生于淺水低洼濕地或池沼、水溝中,常栽培作蔬菜食用。分布幾遍全國。
藥材性狀本品多皺縮成團,莖細而彎曲。匍匐莖節(jié)處有須狀根。葉皺縮,展平后,基生葉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一至二回羽狀分裂,最終裂片卵形至菱狀披針形,長2-5cm,寬1-2cm,邊緣有不整齊尖齒或圓鋸齒,葉柄長7-15cm,質(zhì)脆易碎。氣微香,味微辛、苦。
藥理作用1、保肝作用。
2、抗心律失常作用。
3、降血脂作用。
4、抗過敏作用。
現(xiàn)代應(yīng)用用于治療高血壓頭痛、眩暈,癰疽,腮腺炎,痢疾,消化不良,帶下和泌尿道感染等。
相關(guān)論述《中國藥用植物志》:“嫩莖搗汁服,可治高血壓?!?/p>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