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urine acid,UA)是核蛋白和核酸中嘌呤分解代謝的最終產物,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兩種。內源性尿酸由體內組織核酸分解代謝產生;外源性尿酸是由食物中的核酸分解代謝產生。尿酸主要是在肝臟中生成,大部分經腎小球濾過隨尿排出體外。正常情況下,體內的尿酸處于動態(tài)平衡。當腎臟發(fā)生病變時,血尿酸會升高。血尿酸的檢測,有助于腎臟損傷的早期診斷。
原理尿酸在尿酸酶的氧化作用下生成尿囊素和過氧化氫。過氧化氫在過氧化氫酶的催化作用下,使3.5-二氯二羥苯磺酸和4-氨基安替比林縮合成紅色醌類化合物。在520nm波長讀取吸光度,與尿酸濃度成正比。
臨床意義引起尿酸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嘌呤攝入過多、內源性嘌呤產生過多、嘌呤代謝增加等。過多的尿酸鹽結晶沉積在組織內,主要是關節(jié)與軟骨處,發(fā)生炎癥反應,引起痛風。但少數痛風患者在痛風發(fā)作時血尿酸測定正常。血尿酸增高無痛風發(fā)作者為高尿酸血癥。
1.增高:見于痛風、白血病、多發(fā)性骨髓瘤、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腎小球腎炎、重癥肝病、妊娠等。
2.降低:惡性貧血、乳糜瀉等。
正常值參考范圍血尿酸的正常參考值:208~428μmol/L。
標本采集采集標本時,取空腹靜脈血2m1,不抗凝,分離血清進行測定。檢查血尿酸值,需要空腹8小時以上再抽血,一般要求晚上12點后禁食,但可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