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羥維生素D是維生素D在體內的主要存在形式。維生素D為類固醇衍生物,屬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D主要由人體皮膚經紫外線照射后合成,少部分從食物或補充品中攝入。維生素D不僅僅影響鈣磷代謝,而且具有廣泛的生理作用,是維持人體健康、細胞生長和發(fā)育的必不可少的物質,與多種疾病密切相關。在人體內有兩種形式的維生素D,維生素D3(膽鈣化醇)和維生素D2(麥角鈣化醇),維生素D在肝臟中通過羥基化作用轉化成25-羥基維生素D(25-OH-VD),然后在腎臟中轉換為具有活性的1,25-二羥基維生素D。血清25-OH-VD的高低可以反映人體維生素D的儲存水平,并且與維生素D缺乏的臨床癥狀是相關的。
簡介25-羥維生素D檢查是檢測血中維生素D的水平,是早期診斷佝僂病的依據(jù)。對于理想的25-羥維生素D水平的檢測結果沒有達成共識,但多數(shù)建議25羥維生素D低于50nmol/L(20ng/mL)考慮維生素D缺乏,50~75nmol/L考慮維生素D相對缺乏(臨界水平),75~375mmol/L考慮維生素D較為足夠(合適水平),高于375nmol/L考慮維生素D中毒1。
表示25-羥維生素D減低:表示病人未曬太陽或攝入足夠維生素D。使用抗癲癇藥物尤其是苯妥英,能干擾肝臟產生25-羥維生素D。有證據(jù)表明,維生素D缺乏可增加某些腫瘤、免疫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5-羥維生素D增高:通常反映維生素或營養(yǎng)補充過量2。
臨床意義由于25-OH-VD是人體內維生素D的主要儲存形式,因此,通過檢測25-OH-VD可以確定總體維生素D的情況。25-OH-VD檢測的臨床應用主要與佝僂病(兒童),骨軟化癥、絕經后骨質疏松和腎性骨病的診斷、治療和監(jiān)測有關。維生素D缺乏還和許多其他的疾病有關,包括癌癥、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和抑郁癥。測定25-OH-VD可應用于:
1.監(jiān)測骨相關疾病例如佝僂病(兒童)、骨軟化癥、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和腎性骨病或非骨相關疾病補充維生素D 的效果。
2.診斷維生素D毒性,例如有可疑毒性的患者(高鈣血癥)。
3.診斷維生素D不充足或缺乏,有助于確認那些可能通過補充維生素D達到最佳水平從而受益的個體。
正常值參考范圍≥30.5ng/ml。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江松敏 - 副教授 - 復旦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