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地根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地根,中藥材名。本品為野牡丹科植物地的根。8~12月采收。功能主治為:活血,止血,利濕,解毒。治痛經(jīng),產(chǎn)后腹痛,崩漏,白帶,痢疾,瘰疬,牙痛。①《植物名實圖考》:治勞損。②《嶺南采藥錄》:治產(chǎn)后腹痛,赤白痢。③《閩東本草》:能止血活血,解毒消疝。治痛經(jīng),崩帶,血痢,痔瘺,風疹,疝氣。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澀腸止痢,舒筋活絡,補血安胎。治腸炎,菌??;腰腿痛,風濕骨痛;孕婦貧血,胎動不安,月經(jīng)過多。⑤《福建中草藥》:補脾益氣。

來源本品為野牡丹科植物地的根。8~12月采收。

性味歸經(jīng)《閩東本草》:性平,味微甘酸。《閩東本草》:入肝,腎、脾、肺四經(jīng)。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利濕,解毒。治痛經(jīng),產(chǎn)后腹痛,崩漏,白帶,痢疾,瘰疬,牙痛。

①《植物名實圖考》:治勞損。

②《嶺南采藥錄》:治產(chǎn)后腹痛,赤白痢。

③《閩東本草》:能止血活血,解毒消疝。治痛經(jīng),崩帶,血痢,痔瘺,風疹,疝氣。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澀腸止痢,舒筋活絡,補血安胎。治腸炎,菌?。谎韧?,風濕骨痛;孕婦貧血,胎動不安,月經(jīng)過多。

⑤《福建中草藥》:補脾益氣。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

相關配伍①治血崩:地惹根四錢,紅酒半斤,燉服。(《閩東本草》)

②治婦人白帶,經(jīng)漏不止:地根五、六錢,用豬瘦肉二兩燉湯,以湯煎藥服。(《江西民間草藥》)

③治黃疸:鮮地根三兩,白茅根一兩,白糖一兩,甜酒一兩。先將地根、白茅根煎水,加白糖、甜酒沖服。(《湖南藥物志》)

④治痢疾:地茄根一至二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⑤治腎盂腎炎:地茄根二兩,淡竹葉塊根五錢,車前草三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⑥治疝氣:地干根二兩,龍眼肉、橘核各五錢。水煎服。

⑦治子宮脫垂:地鮮根三至四兩,紅糖少許。水煎沖酒服。

⑧治小兒脫肛、疳積:地干根五至八錢,雞蛋一個。水燉服。(

⑥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⑨治瘰疬:地根五、六錢,或全草雙倍量,用豬瘦肉二兩燉湯,以湯煎藥服。(《江西民間草藥》)

⑩治虛火牙痛:地根一至二兩。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⑾解木薯中毒,亦治毒蛇咬傷:地稔根杵爛,沖開水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化學成份含酚類、鞣質(zhì)、糖類、氨基酸。

相關論述1.《植物名實圖考》:治勞損。

2.《嶺南采藥錄》:治產(chǎn)后腹痛,赤白痢。

3.《閩東本草》:能止血活血,解毒消疝。治痛經(jīng),崩帶,血痢,痔痿,風疹,疝氣。

4.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澀腸止痢,舒筋活絡,補血安胎。治腸炎,菌??;腰腿痛,風濕骨痛;孕婦貧血,胎動不安,月經(jīng)過多。

5.《福建中草藥》:補脾益氣。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趙紅艷 - 副主任醫(yī)師,醫(y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 山西省中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