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瀉血湯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瀉血湯,中醫(yī)方劑名。出自《蘭室秘藏》卷下。具有疏肝行氣,涼血活血之功效。主治邪入足太陽膀胱經(jīng)絡,血中有浮熱,氣分有微邪,發(fā)熱晝少夜多,大小便如常,有時而發(fā),有時而止。

組成生地黃(酒洗,炒)、熟地黃、蒲黃、丹參(酒炒)、當歸(酒洗,去土)、漢防己(酒洗,炒)、柴胡(去蘆)、甘草梢(炙)、羌活各30克,桃仁(去皮,湯浸)9克。

用法用量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

功用疏肝行氣,涼血活血。

主治邪入足太陽膀胱經(jīng)絡,血中有浮熱,氣分有微邪,發(fā)熱晝少夜多,大小便如常,有時而發(fā),有時而止。

文獻摘要《東醫(yī)寶鑒》:“瀉血湯,治夜間發(fā)熱。生地黃、柴胡、熟地黃、蒲黃、丹參、當歸、防己、羌活、甘草、桃仁。上銼,作一貼,水煎服?!?/p>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周淑媛 - 博士、助理研究員 -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