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雷達示蹤物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人工施放的雷達波散射物。目的是使它在無天然有效雷達波反射物的空間中產(chǎn)生足夠強的雷達回波信號,以測定氣流的速度和方向。這類被施放的物質(zhì)應極輕極小,使其能在空氣中近乎無慣性地隨風飄揚。氣象上常用的人工示蹤物有細金屬絲、表面鍍金屬的尼龍絲和碳絲。絲的長度為雷達波長的一半,以取得最大可能的反射效果。人工示蹤物可以從飛機、火箭或氣球上投出。

簡介人工施放的雷達波散射物。目的是使它在無天然有效雷達波反射物的空間中產(chǎn)生足夠強的雷達回波信號,以測定氣流的速度和方向。1

特征這類被施放的物質(zhì)應極輕極小,使其能在空氣中近乎無慣性地隨風飄揚。氣象上常用的人工示蹤物有細金屬絲、表面鍍金屬的尼龍絲和碳絲。絲的長度為雷達波長的一半,以取得最大可能的反射效果。人工示蹤物可以從飛機、火箭或氣球上投出。1

應用舉例中高層大氣中的金屬原子層可以被共振熒光激光雷達探測到,因而成為了探測空間大氣相互作用區(qū)域的良好示蹤物。中性金屬原子通常被認為存在于75.110 km的中間層和低熱層區(qū)域,它們的這種分布特征限制了激光雷達遙感的探測范圍。

許多熱層金屬原子層的觀測相繼被報道出來。熱層中性金屬原子層為使用激光雷達技術對100.200km中性成分進行高時空分辨率觀測提供了優(yōu)良的示蹤物。它們可以被用來研究熱層和電離層的耦合過程,以及100.200 km高度的化學反應、熱力學、動力學和電動力學現(xiàn)象。作為一個研究各種物理和化學過程的天然實驗室,熱層中性金屬原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2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劉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